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渔业史〕 . 中国渔业史 . 渔业捕捞史 . 鱼类捕捞史 . 中国鲅鱼捕捞史

中国鲅鱼捕捞史

/history of Spanish mackerel fishing in China/
条目作者孙中之

孙中之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58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5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鲅鱼捕捞产业的发展进程。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Spanish mackerel fishing in China
所属学科
渔业

鲅鱼是对马鲛属鱼类的俗称,中国沿海的鲅鱼主要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北方称鲅鱼,又称燕鱼,南方称为马鲛、马加)、朝鲜马鲛(Scomberomorus koreanus)、斑点马鲛(Scoegeronmrus guttatus)、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广东称竹筒鲛)和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 sinensis),均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鲭亚目(Scombbroidei)鲅科(Cybiidae)马鲛属(Scomberomorus)。渤海、黄海、东海以蓝点马鲛较多;南海以康氏马鲛较多,中华马鲛数量较少。鲅鱼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鱼类,1999年为历史最高产量年,达56.58万吨。

中国捕捞鲅鱼的历史悠久。三里河遗址(距今3990±155年)大汶口文化层中出土了许多随葬的海鱼遗骨,经鉴定,其中两类属于鳓鱼和蓝点马鲛,这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外海鱼类遗骨。《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鱼骨、鱼鳞鉴定报告》记述:“从出土鱼类的分布和洄游来看,除了有河口性和沿岸近海者外,还有外海性的洄游鱼类,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能捕捞各种不同习性和分布的鱼类,尤其能捕捞外海游泳迅速的鳓鱼和蓝点马鲛。”

早在宋代,周密(1232~1298)在《齐东野语》卷十四“姚干父杂文”记载:“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怒,触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可见,宋代已用刺网捕捞马鲛鱼等,并有专用名词称之为“帘”。

元代大德二年(1298)编修的《昌国州图志·物产志》记载,舟山地区出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鳓鱼、鲳鱼、马鲛鱼等计39种,说明现今大部分经济鱼类在当时就已经得到了开发利用。明末清初胡世安(1593~1663)《异鱼图赞补》(1618)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描述了闽南、粤语一带沿海用“帘”捕获马鲛鱼的状况。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1630~1696)《广东新语》(1700)更多描述了南海渔民用“摆帘网船”捕捞马鲛、鲳鱼、鲥鱼、龙虾等。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1596)中亦有关于马鲛的记载。《莆田发展简史》中描述了明代莆田人使用 “浮连”(流刺网)在每年3~6月捕马鲛的情况。《崇武志》载:“崇武滨海军民人等,以渔为生,冬春纶带鱼,至夏初则浮大连取马鲛、鲨、鲳、竹鱼。”

清代捕捞鲅鱼以刺网为主。嘉庆二十年(1815),瓦房店渔民开始用线麻纺成经子结成流网捕捞鲅鱼。据《庄河县志》记载,该县19世纪末就用大流网捕捞鲅鱼。据《舟山渔业史话》描述,清代以来至中华民国时期,乃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马鲛鱼流网作业甚为流行”。清代,鲅鱼已是山东渔民主要捕获品种之一,顺治十七年(1660)《招远县志》记载:“鲅鱼,传记无考,在海鱼中为上品。”中华民国时期的《牟平县志》记载,清末民初鲅鱼价格为“每斤一角上下”。

日本侵华时期,中国的鲅鱼资源遭到掠夺。据《长海县志》记载,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俄国占领旅大,长山列岛丰富的水产资源成为日寇野蛮掠夺的对象。日俄战争初期,部分日本渔民随舰队来长山列岛从事渔业生产,渔获物供应日本舰队食用。1905年后,更多的日本人自四国、九州等地相继来长山列岛捕鱼。当时的小长山岛是日本人从事鲅鱼围网、流网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据《即墨县志》记载,1936年有大流网船500只,主要捕鳓鱼、鲅鱼、鲐鱼。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渔船逐年减少。据《唐山市志》记载,1938年后,沿海渔民遭日军烧杀抢掠,日本渔轮在渤海区域任意进行掠夺性捕捞,渔民船只减少。以重点渔区滦县(包括今滦南县、唐海县)为例,1936年有渔船158只,至1945年已减至59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洋渔业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捕捞鲅鱼的渔具有流刺网、拖网、围网和钓等。20世纪50年代,中国沿海就有鲅鱼流刺网分布,60年代开始使用锦纶单丝替代棉麻线用于鲅鱼流刺网,鲅鱼捕捞业逐步兴起。70年代,鲅鱼捕捞年产量达2万吨左右。在鲅鱼捕捞的悠久历史中,流刺网捕捞鲅鱼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围网捕捞鲅鱼可追溯到清末的小风网。钓渔具历史久远,何时开始用于捕捞鲅鱼尚无传记可考,但甩钩捕捞鲅鱼可在30年代的长岛找到起源。70年代前后,底拖网开始兼捕幼鲅鱼。80年代至今,大批疏目浮拖网逐渐加入捕捞秋鲅鱼(主要为幼鱼),渔获量由10万吨左右逐步上升到40万~50万吨,故也导致了对鲅鱼资源的过度捕捞。

  • 陈恒国,刘吉贞.瓦房店市志.大连:大连出版社,1994.
  • 武云飞.海洋脊椎动物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
  • 孙中之.刺网渔业与捕捞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 谢如明.莆田发展简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 浙江省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舟山渔业史话·舟山文史资料·第10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