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处亚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为捕鱼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渔猎成为提供食物的重要活动。随着渔具材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鱼类行为习性的不断认识,捕鱼区域从内陆水域拓展至海洋以及远洋。捕捞对象覆盖了底层、中层和上层等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鱼类捕捞活动呈现作业方式多样化、捕捞范围广域化、捕捞品种多元化。中国已成为主要远洋渔业捕捞国家。
中国的鱼类捕捞活动可追溯到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当时以渔猎为食物来源。新石器时代,捕鱼已发展为专业性的生产活动,使用的渔具已有弓箭、鱼镖、鱼叉、鱼钩、鱼网、鱼笱、鱼卡等。距今7000年前,居住在今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已经使用渔船到开阔的水面捕鱼。5000年前,居住在今山东胶县的三里河人,已经以捕捞海鱼为生。公元前21世纪,《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表明当时已具备海边捕捞大鱼的渔具和技术。商代已使用青铜鱼钩,钓捕渔业得到发展,当时捕捞的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鲤、赤眼鳟和黄颡鱼等,河口鱼类有鲻和鲸。随着对不同鱼类生态习性的掌握,周代的捕鱼工具已趋多样化,据《诗经》《尔雅》等记载,当时有网、九罭、罛、罾、汕、钓、笱、罶、罩、筌、梁、潜等10余种渔具,捕捞品种有鲂、鳏、鳢、鲿、鲨、鲤、鳟、鰋等10多种具有不同体形和栖息水层的鱼类。春秋时代,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质鱼钩的出现推动了钓鱼业的发展,近海捕鱼有了很大发展,位于渤海之滨的齐国因兴渔盐之利而富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鱼类的品种和生态习性积累了更多的知识。许慎(约公元58~147)《说文解字》所载鱼名达70余种。钓鱼已开始选择真饵钓鱼,同时,东汉时期还创造了拟饵钓鱼。汉代还发明了称为“罛”的网具,这是声驱结合网具捕鱼的最早记录。机械起放罾网也已使用,推进了网具大型化。
唐代捕鱼方法有更大发展。除了出现用木棒敲船发声以驱集鱼类的“鸣榔”渔法,还用毒药毒鱼或香饵诱鱼进行捕捞,鸬鹚捕鱼也已出现。据《朝野佥载》记载,用木制水獭捕鱼,比西方的记载早400多年。陆龟蒙《渔具诗》曾用诗的形式总结了当时的渔具,并做了分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及渔具的文献。
宋元时期出现了捕捞石首鱼科、马鲛鱼等专门的海洋捕鱼业,捕捞海域也逐步由近岸向外海扩展,使用的渔具有大莆网和刺网等。据有关史料介绍,大莆网主要用于捕捞大黄鱼(浙江沿海),定置刺网用于捕捞马鲛(当时称为帘)。在淡水捕捞方面,长江中游地区发明空钩延绳钓(又称滚钩),用于钓捕江中大鱼(也用于浅海捕鱼)。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国,已开始冬季冰下捕鱼。
明代海洋捕捞业继续受到重视,捕捞鱼类品种的针对性增强,出现了以两艘船为一个生产单元的大对渔船生产。由于网具规模扩大、渔获效率高,发展成浙江地区的重要捕捞方式。还出现了有环双船围网,采用人工瞭望侦察鱼群,捕捞集群性上层鱼类。南海还用带钩的标枪系绳索捕鲸。东海黄鱼汛时,人们根据黄鱼习性,创造了用竹筒侦听石首鱼发出的噪声探测鱼群的方法,用网截流捕捞。声驱和光诱也是常用的助渔方法。
清初,浙江沿海出现真饵延绳钓,钓捕带鱼及其他海鱼。内陆水域捕鱼也有发展,东北地区乌苏里江的鲑鳟,云南抚仙湖的缣浪白鱼等特产经济鱼类得到大量开发利用。清末,西方的工业捕鱼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德国引进了首艘蒸汽机拖网渔船,定名“福海”,标志着中国现代渔业的开始。自此以后,中国的机船逐渐增多,开始替代古老的风帆渔船生产,海洋捕捞有了较大发展。但日本入侵后,由于连年战争,海洋捕捞业遭到严重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鱼类捕捞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海洋鱼类捕捞方面,20世纪50年代发展风帆船作业,大型网具逐步发展。60年代,动力化渔船和机帆船的出现,大量采用化学合成纤维编织网具,网具尺寸变大,有效生产时间增加。70年代发展灯光围网,诱捕鲐鲹鱼类。80年代桁拖网捕虾作业和帆式张网兴起。90年代,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引起重视,有害捕捞方式得到有效控制。淡水鱼类捕捞方面,60年代开发了“赶拦刺张”“网电捕捞”等水库、外荡捕捞渔具渔法。70年代,利用电脉冲驱赶及网围捕捞中底层鱼类资源。利用刺网渔法在大水面水库深水区捕捞底层鲤鱼资源。80年代,深水网箔和疏目拖网应用于水库捕捞。90年代,开发了银鱼灯诱捕捞技术。
改革开放以后,远洋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从德国引进了加工拖网船,组建了现代化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船队,先后在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捕捞狭鳕、智利竹䇲鱼和大西洋鲭。2009年进行南极磷虾资源开发,至2014年已先后有9艘船入渔生产,捕捞产量已进入世界前3。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引进渔船和技术发展金枪鱼延绳钓作业,至2014年已达近500艘,作业海域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船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01年引进金枪鱼围网渔船,至2014年已有24艘金枪鱼围网船,作业渔场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海域。1993年开始发展光诱鱿鱼钓渔业,并得到迅速发展,至2014年已有鱿钓船近600艘,作业渔场遍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鱿鱼产量和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开始试捕北太平洋秋刀鱼,发展速度很快,至2014年,船队规模已近50艘,作业水域集中在西北太平洋公海。2013年发展公海围拖网渔业,至2014年渔船数量已近80艘,作业渔场集中在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主要捕捞品种有鲭、带鱼和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