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之上提出来的。它包括压力子系统,即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状态子系统,指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的质和量上的变化;社会响应指标则指通过环境工程或生态工程、经济活动的调整,以及政策的实施来应对人类活动对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这一框架模型中,各类响应通过人类活动产生的压力形成了一个反馈环,通过系统响应来评估和调节人类活动的压力。从广义上来讲,3个步骤形成了一个环境政策的循环,即环境问题的感知、政策的形成、监测与政策的评估。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所谓的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s-response; DPSIR),这一模型是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驱动力指标和影响的指标,被欧洲环境署(EEA)用来评价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学者已将DPSIR模型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使得该模型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