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测验与量表〕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条目作者马晓辉

马晓辉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69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6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智力测验工具。

英文名称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应用领域
心理测量学
发明者
L.M.特曼
发明时间
1916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L.M.特曼修订。量表以其所在的大学命名,故称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916年首次发表,它对比奈-西蒙量表进行了较大改动,保留了量表中的51个条目,又自编了39个条目,使测验的长度达到90个条目。量表最大的改变是使用智商(IQ)来表示智力水平。这里的智商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其实足年龄的比值,又称比率智商。1937年和1960年特曼对斯坦福-比奈量表做过两次修订,第二次修订舍弃了比率智商,引入了离差智商。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M.A.梅里尔对1960年的修订本重新做了修订,发表了第3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986年,美国学者R.M.桑代克等人发表了第4版。最新的第5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于2003年发表,此版本针对更宽泛的年龄群体,评估了多个维度的能力水平。量表包括10个分测验,其中言语分测验包括常识、理解、背数、算术、类同;操作分测验包括图片排列、图画补缺、积木图案、物体拼配、数字符号等。新版的量表纳入了与卡特尔-霍恩-卡罗尔(CHC)多层认知理论相对应的5个因素,即流体推理、知识、数理推理、空间视觉加工和工作记忆。在评分方面,第5版量表构建了新的评分系统,可以为接受测量者提供智力的综合评分、5个因素的指标和10个分测验的分数,以及相应的百分位数、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考分值。此外,为了优化对智力超常个体的评估结果,第5版量表还扩展了IQ分数和天才得分的范围。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的各项信度指数均较高,研究显示被试IQ水平的测量结果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其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与其他认知测验高度一致,最低均值都在0.90左右,这表明量表对正常人群、发育迟滞者和天才人群都能进行较为准确的智力评估。在效度方面,它所包含的言语、类比推理、理解、记忆、空间关系、数字等内容均被公认在智力范畴之内;量表测量的智商分数与学业成绩、教师评定、受教育年限等外在效标分数间普遍存在正相关,效标关联效度系数大多介于0.40~0.75。

  • 考夫曼.智商测试.程灶火,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