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后迹地一般采用人工更新,在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有保障时,也可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皆伐
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除的森林主伐方式。
- 英文名称
- clear cutting
- 所属学科
- 林业
皆伐的优点是集中采伐,便于机械化作业;伐区上没有保留木(除留少量母树外),不会有风倒为害;简便易行,便于人工更新;不必选择采伐木和确定采伐强度。缺点是伐后气温振幅大,增加了幼树受日灼和霜冻危害的可能性;土壤变得干燥或沼泽化,杂草、灌丛繁茂,影响幼树生长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不利水土保持;同时,皆伐成林后林相相对单调,影响景观,也不利于鸟兽栖居。
皆伐主要适用于地势平缓区域的成、过熟单层同龄林,以及使天然次生林成为速生丰产林的改造,不适用于防护林、风景区和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禁用于陡坡和土壤冲刷、崩塌严重的地区。皆伐时需考虑伐区面积大小、形状和排列方法(见下表)。一般伐区面积宜适当减小,形状最好呈带状;但在地形不整齐或不同年龄林分呈块状混交时也可用块状。对伐后拟采用天然更新,则伐区的宽度依树种种子飘散的距离而定,一般中等大小带翅的种子,宽度最好为树高的2~5倍(50~100米)。在山地条件下,伐区宽度宜小于平缓的地方。伐区的长度可根据集材的要求而定。伐区的方向即采伐带的指向应与种子飞播的主风向相垂直,水平设置或倾斜于山坡,以有利于种子散播于全伐区。相邻的伐区不能同时采伐,需要间隔3~5年或者更长时间。
坡度/° | ≤15 | 16~25 | 26~35 | >35 |
皆伐面积上限/公顷 | ≤ 20 | ≤ 10 | ≤ 5 | 禁皆伐 |
主要有带状皆伐和块状皆伐两种。
带状皆伐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带状间隔皆伐。是将整个采伐的林地区分为若干采伐带,先是隔一带采一带,留下的保留带作为种源,并对新成长的幼树起保护作用。几年后,当第1次采伐带内幼树全更新后,再伐去全部保留带。保留带迹地可进行人工更新,或保留少量母树天然下种。②带状连续皆伐。是伐完一个采伐带,待迹地更新后,再接连伐第2个采伐带,依此类推。为合理、及时地利用大面积的成、过熟林,常将林地划分为采伐列区,每一个采伐列区中,划分3个或3个以上的采伐带,再按上述办法逐带采伐。
块状皆伐的伐区形状常根据地形和林分状况而改变。可以分散在全林内,逐年分批采伐和更新,直至全林采伐和更新完毕。整个林区的森林仍为异龄状态,更新方法主要是人工更新。若为天然更新,伐区的形状最好是带状,以发挥周围未伐林木的下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