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F.W.泰勒(F.W.Taylor)提出科学管理原理之后,各种管理理论如丛林不断出现,大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组织规模日益扩大,各种复杂组织结构形式层出不穷,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组织目标越来越复杂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如何从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是组织运行的重要问题。1938年,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代表人物C.I.巴纳德(C.I.Barnard)发表《经理的职能》,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作系统,应运用社会学的观点从整体角度来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社会组织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认为应当将自然系统思想及其规律推广到社会组织系统的规律发现与管理领域,形成系统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
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考虑管理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平衡关系,将组织内部各种要素与环境要素整合在一个架构下运行,作为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看待,以此规划或解决组织内部协调问题的一类管理思想和方式。系统管理思想能够使管理者关注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强调组织系统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及其与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
- 英文名称
- system management
- 所属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系统管理的主要观点有3个方面区别于传统管理思想。①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由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构成,这5个分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整体。②组织系统是具有特定目标的一体化系统,由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影响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其中人的要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者需保持各内部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以达到预期的整体目标。③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
系统管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组织系统的协调控制、规划计划和政策优化。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在大量采集和分析社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在行业整体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将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的方式研究剖析部门之间的物资消耗和产出关系,作为经济发展预测和统一规划的依据,以此保证一个国家行业部门的协调发展。在行业部门、企业等单位的人力资源领域,考虑管理系统动态发展关系,运用状态转移方程建立人力资源动态演化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手段预测不同政策参数下的人才发展演化规律,优化人力资源政策,促进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