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系统工程 . [系统可靠性与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最后更新 2024-08-02
浏览 253
最后更新 2024-08-02
浏览 25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方法和工具,为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

英文名称
quality management
所属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质量管理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也称为事后检验阶段,是事后管理的初级阶段,一般以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为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长,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由专业人员使用专门的检验工具,负责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产品,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这种做法没有邀请一线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参加质量检验和管理,不利于质量的提高。因为其事后检验,当产品不合格时只能剔除,在原材料、人工、不能按时交货和费用成本等方面的损失已无法挽回。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后,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大规模生产,大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时,数理统计的新方法被引入质量管理,改变了单纯用事后检验的方法来控制产品质量。统计质量管理通过收集与产品的质量特性相关的数据,如尺寸、重量、强度、成分、寿命、外观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原因,以便对产品的设计、工艺进行改进,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由于火箭、卫星、宇宙飞船等大型高端产品的出现,对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方法已难以管理好产品质量,它要求运用全系统全寿命的概念来管理质量,这就产生了全面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围绕着使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质量策划、计划、组织、指导、检查监督、控制、审核等管理活动的总和。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①质量方针。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确定并正式发布组织的质量方针,根据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方针是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②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质量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③质量策划。提出明确的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工作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相关目标。④质量控制。是设定标准、检测结果、发现偏差、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⑤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⑥质量改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工具来改进质量,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机械、电子等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领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质量管理理论还发展推广应用到教育、医疗、卫生、物流等服务领域。

  • 高军,李涛,田洪伟.质量管理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 韩之俊,许前,钟晓芳.质量管理.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