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法学 . 公安学 . 〔公安学〕 . 犯罪学 . 〔学科逻辑〕 . 犯罪生物学

犯罪生物学

/crime biology/
最后更新 2023-03-06
浏览 102
最后更新 2023-03-06
浏览 10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从人的外形、遗传、神经系统、体内生化因子等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犯罪的学科。

英文名称
crime biology
所属学科
公安学

16世纪意大利自然哲学家G.D.波尔塔[注]在继承古代人相术的基础上,开始正式研究人的身体形态与犯罪类型的关系。犯罪生物学理论正是起源于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随着实证学派犯罪学的兴起而盛行。犯罪生物学理论起始并盛行于对人的身体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的研究,但该理论流派并未拘泥于此,而是逐步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涉及从家族遗传到染色体异常研究,从犯罪人的神经系统到生物化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的研究。

犯罪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犯罪人的面相、颅骨、体型及其他身体特征研究。有人认为犯罪人的外形不同于常人,于是便有学者运用各种方法努力证明或反驳这一结论,最终形成犯罪生物学的一个分支。②遗传与犯罪的关系研究。犯罪是遗传而来,还是后天影响的结果,哪种因素对犯罪的作用大,对此争议的证明形成了犯罪生物学中的犯罪遗传学分支。③神经系统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是受神经系统支配和影响的,那么何种特征的神经系统会对犯罪发生影响,将发生怎样的影响。④犯罪的生化因素研究。随着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推进,学者发现生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会发生影响,于是运用生化科学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从而形成了新的研究视角。⑤通过影响生理而对犯罪发生作用的外界因素的研究,如毒品、酒精等,可以通过作用于人的身体而使人的生理发生变化,从而对犯罪产生影响。

  •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 布莱克本 R.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吴宗宪,刘邦惠,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 沃尔德 G B,伯纳德 T J,斯奈普斯 J B.理论犯罪学.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 李明琪.西方犯罪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