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自幼接受犹太传统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地利军队征召入伍,目睹战争的惨烈,这一切对其日后创作产生了影响。战争结束后回到伦贝格,又亲历了波兰人针对犹太人的集体屠杀。1920年去往华沙,其后又在柏林短暂停留,1923年移居巴勒斯坦。3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在波兰度过,1939年重回巴勒斯坦。他最初是位社会主义者,后来变成修正主义者,反对在领土问题上所持有的任何妥协论调,强调使用希伯来语是在进行民族语言复兴。
格林伯格早年用意地绪语和希伯来语两种语言进行诗歌创作,抵达巴勒斯坦后,他主要用希伯来语诗歌警告犹太世界要关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作品有诗集《严重威胁和月亮》(1925)、《上升的阳刚之气》(1926)、《军团幻景》(1928)、《谴责与信仰书》(1937)、《从红,从蓝之中》(1950)、《河道》(1951)、《在世界中间,在时光中间》(1979)等。
格林伯格主要从波兰和巴勒斯坦风光、犹太历史事件中撷取诗歌意象,从独特的视角,抒发强烈的爱憎与喜怒,感情充沛。《谴责与信仰书》一向被当代希伯来文学评论界誉为最好的希伯来语政治诗集。这部诗集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前夜,既表现出流亡异乡的犹太人的心声,预示着他们不可避免的悲惨命运,又影射出巴勒斯坦严峻的现实。同时,格林伯格也注重诗歌技巧的运用,注重音韵、色彩、光影与风格上的变化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