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overactive bladder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尚不明确,可能与储尿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盆底肌功能异常有关,炎症、膀胱出口梗阻、高龄、精神疾患(焦虑、抑郁等)也是相关因素。
典型症状包括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日间尿频和夜尿。尿急指一种突发、强烈且很难被延迟的排尿欲望;急迫性尿失禁是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日间尿频指患者主观感觉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日间排尿次数≥8次;夜尿(夜间睡后到起床)≥2次,每次尿量<200毫升,但这些数值受到饮水习惯和睡眠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可选择性检查包括尿流率、泌尿系统超声、排尿日记、症状问卷,以及病原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
①生活方式指导。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肥、控制液体摄入量、戒酒等以改善症状。②膀胱训练。延迟排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毫升;定时排尿。③生物反馈治疗。人们有意识地排尿和控制排尿,是由于体内存在着某些生物信息。生物反馈治疗就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将这些体内信息放大,为患者所利用,学会将这些平时未加注意的信息纳入意识控制之下,主动进行排尿或控制排尿。置入肛门或阴道内的反馈治疗仪以声、光、图像等形式,记录膀胱的活动,当患者出现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或不稳定收缩时,仪器即发出特定的声、光、图像等信息,使患者能直接感知膀胱活动并有意识地逐渐学会自我控制,达到抑制膀胱收缩的目的。④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或其他指导方法,患者可学会通过收缩盆底肌来抑制膀胱收缩以及其他抑制尿急的策略。⑤其他行为治疗。如催眠疗法等。
①M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拮抗M受体,抑制逼尿肌的收缩,改善膀胱感觉功能,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可能,一线药物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其他药物有奥昔布宁、丙哌维林、普鲁本辛等。②其他药物。包括:镇静、抗焦虑药(丙米嗪、度洛西汀等),钙通道阻断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
包括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或辣椒辣素。经皮电神经调节及骶神经电调节治疗、针灸治疗等,外科手术包括膀胱扩大术和尿流改道术,仅用于膀胱容量过小、危害上尿路功能且其他治疗无效者。
扩展阅读
-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诰,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YAMAGUCHI O,NISHIZAWA O,TAKEDA M,et al.Neurogenic Bladder Society.Clinical guidelines for overactive bladd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2009,16(2):126-142.
- GORMLEY E A,LIGHTNER D J,BURGIO K L,et al.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Society of Urodynamics,Female Pelvic Medicine.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2,188(6):2455-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