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具有有限增殖能力,随着群体倍增水平增加,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是体外研究衰老的模型。
衰老成纤维细胞和年轻成纤维细胞相比,其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变化:①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异质性和形态学的变化。细胞核增大,核仁增大并有多核细胞形成。高尔基体突出,内质网排空,胞浆微丝增加,胞浆有空泡,溶酶体体积增大。并且衰老成纤维细胞有间接接触抑制现象,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衰老时,细胞密度会降低。②端粒缩短。端粒是染色体自然末端的特殊结构,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缺失时染色体不稳定,可融合为双着丝点、环状或其他结构,易被核酸酶降解。端粒可由带引物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催化合成。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的端粒随代谢增加而缩短。端粒的丢失是衰老成纤维细胞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③大分子含量与合成的变化。当成纤维细胞衰老时,胞内大分子合成率会下降,而除DNA以外的细胞内大分子含量会增加。在衰老成纤维细胞,DNA合成与大分子物质合成出现分离,二者协调过程发生障碍。同时,随成纤维细胞衰老,体外培养细胞的RNA、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周期时间延长以及明显的G1期(DNA合成前期,见细胞周期)生长停滞,导致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蓄积和细胞体积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