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法学 . 中国法律史 . 〔历代法学著作类〕

《万国公法》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条目作者高汉成

高汉成

最后更新 2022-06-25
浏览 255
最后更新 2022-06-25
浏览 25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历史上翻译、引进的第一本西方法学著作。

英文名称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著者
H.惠顿
中译者
丁韪良
出版时间
1864
出版机构
崇实馆
卷数
4
原文语种
英语
译文语种
汉语

译自美国国际法学家H.惠顿于1836年出版的《国际法原理》一书,主要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1864年冬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资助下,由丁韪良创办的教会学校崇实馆刊印发行。

正文前载有清政府官员张斯桂和董恂作的序及7条凡例,主要阐明了翻译此书的目的和宗旨,对H.惠顿的经历作了介绍,并对书名作了解释。正文主要有4卷,共12章231节。第1卷为释公法之义、明其本源、题其大旨,共2章。第2卷为论诸国自然之权,共4章。第3卷为论诸国平时往来之权,共2章。第4卷为论交战条规,共4章。正文主要介绍了国际法的框架体系,基本上涵盖了近代西方国际法的全部内容,包括国际法的主体、客体、渊源,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条约、外交与领事关系,领土和海洋法,以及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战争法和战时中立法等各项内容。

《万国公法》第一次向中国系统引进了西方国际法的知识和体系,这一框架体系与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观以及知识体系完全不同,不仅影响了清末中国近代国际法的创立,而且也为民国时期中国国际法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是中国系统构建和接纳国际法体系历程的肇始之作。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