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岸

激浪带

/surf zone/
条目作者李广雪宫钏彰
条目作者李广雪

李广雪

宫钏彰

宫钏彰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45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自波浪开始变形产生破浪至波浪到达海岸边之间的地带。

英文名称
surf zone
所属学科
海洋学

激浪带的下边界随波浪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化,大的波浪在离岸远的地方就开始破碎,小的波浪会到达离岸近的地方才破碎;这一过程同时也受到潮汐情况和风暴变化的影响。当波浪破碎后,其高度减小,但依然向岸移动,冲至上边界即海岸倾斜面,上冲的海水形成了激流。海水随后向海退却,形成逆流。激浪带的水深一般在5~10米。

激浪带是一个基于波浪运动的动力特征产生的定义。在波浪向岸运动的过程中,当水深减小至波长的一半,波浪开始触及海底,波周期不变而波高加大,波峰的向岸运动速度开始大于波谷的速度,最终波峰超过波谷而破碎,向前倾倒或崩解为水花和气泡。激浪带即为波浪发生破碎的地带。

激浪带是海滩和近岸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水以推进波形式向岸运动,到达激浪带后,波浪会发生破碎,这一过程会释放水体携带的能量,在激浪带形成近岸流,并造成沉积物的输运。近岸流包括平行海岸流动的沿岸流和向海的离岸流。沿岸流在激浪带最强,向岸、向海迅速减弱;沿岸流搬运的泥沙量是波浪所搬运的做横向往复运动的泥沙量的10%。离岸流又称裂流,是一种向海方向快速移动的强劲海流。当波浪在激浪带破碎后,海水受后续海浪推挤,沿着与沙滩平行的方向移动,最终汇集成一道强大的水流退回海中。裂流在激浪带能冲刷出1~2米的深沟,沟内填充矿物及介壳碎片组成的粗粒滞留沉积。

澳大利亚大洋路的海浪航拍澳大利亚大洋路的海浪航拍

  • 王永红.海岸动力地貌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MASSELINK G,HUGHES M G,KNIGHT J.Introduction to coastal processes and geomorphology.London:Routledge,2010.
  • AGAARD T,MASSELINK G.The surf zone.Handbook of Beach and Shoreface Morphodynamics,1999,72-11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