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坪是由被潮道和潮沟所切割的潮滩组成的。它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构成潮坪的主要部分是潮间带,也称为潮间坪。潮坪区地形坡度极为平缓,潮坪上潮汐水位升降的幅度(即潮差)一般为2~3米,最大可达10~15米,故在平面上可出现相当宽阔的潮间带。在潮间坪的高潮线附近,是一个低能环境,以泥质沉积为主,称为泥坪或高潮坪;低潮线附近能量高,以砂质沉积为主,称为砂坪或低潮坪;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能量中等,具砂泥质沉积,称为混合坪或中潮坪。潮坪的潮上部分称为潮上坪,可发育沼泽和盐坪。潮坪的潮下部分主要被潮汐水道、水下沙坝和沙滩所占据。潮坪上由于潮汐水位的升降而形成潮流。潮流的运动和冲刷使潮坪出现大量的潮渠和潮沟,它们向陆地出现分叉,形如树枝状。潮流的流速一般为30~50厘米/秒,在潮渠或潮汐水道内流速可达1.5米/秒,这是潮坪环境中能量最高的地区。潮流的运动和冲刷作用是潮坪上层理、波痕等各种沉积构造形成的重要原因。
层理类型多样,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上多具有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是由涨落潮时形成的沙波与平潮期的泥质沉积组合而成;砂坪上常出现由多次涨落潮造成的羽状或人字形交错层理和双黏土层,这是潮坪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潮下带的潮汐通道内可见中-大型流水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