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世界诸语言 . 阿尔泰语系 . 突厥语族

突厥语族

/Turkic group/
条目作者李森撰张立飞修订
条目作者李森撰

李森撰

张立飞修订

张立飞修订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394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39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属阿尔泰语系。“突厥”一词在中国史书上指公元6~8世纪游牧于漠北广大地区并在语言上同属一个语族的古代部落联合体,其语言通称突厥语,后发展为包含几十种语言及方言的突厥语族。

英文名称
Turkic group
语言属系
阿尔泰语系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

突厥语族的语言分布于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南临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这一广大地区。突厥语族语言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和图瓦语。在中国以外,突厥语族语言主要分布于土耳其、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蒙古国以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包括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鞑靼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吉尔吉斯语、诺盖语、楚瓦什语、巴什基尔语、雅库特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库梅克语、维吾尔语、嘎嘎乌孜语、图瓦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哈卡斯语、阿尔泰语、卡拉伊姆语、哈拉吉语等约30种语言(包括与中国少数民族同名的语言)。突厥语族总使用人口是1.65亿至2亿。

在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外,突厥语族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语音方面:①有元音和谐律。从已出土的唐代突厥文(属突厥、回鹘、黠戛斯)文献来看,多音节的固有词各音节的元音大多是舌位前后相同,有时其唇状也相同。②9世纪以前,突厥语固有词的词首甚少出现鼻音、边音、颤音。③词首、词尾都不出现复辅音。④词的重音一般位于末一音节。词汇方面:基本词汇具有共同的词根词素,但语音上有变化。语法方面:具有黏着语的形态特征,构形及构词是在词根或词干后面加表示某种意义的后缀来实现。后缀的元音同前边词根或词干中的元音保持和谐。名词及名物化的实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谓语性人称等范畴。属同一范畴的后缀,在各语言中语音形式各有不同。“领属性人称”表示该名词所表事物从属于第几人称;“谓语性人称”表示该动词为句子的谓语,并与主语的人称一致。动词有时、人称、式、态等形态变化。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

语音方面,基本上保持了前后相对的元音系统。但在维吾尔语中,古代的展唇高元音前后的对立已消失,合并为一个音位并产生了与之相关联的音位变体,展唇低和次低元音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同化或弱化现象。哈萨克语增加了一个新的展唇次低元音音位。柯尔克孜语与图瓦语有长元音。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出现了带擦元音及较多的复元音。各语言的元音和谐,严整程度不一。辅音系统中,大多数语言塞音分清音与浊音相对立的两套;撒拉语、西部裕固语清音送气与不送气对立,并有舌尖后塞擦音、擦音。古代舌根塞音和小舌塞音、擦音分别与前元音和后元音相拼的特点在许多语言中已消失;由于各语言已大量吸收借词,词首已出现鼻音、边音、颤音等浊音,有些语言词首出现复辅音。词汇方面,古代突厥语词汇在西部裕固语、图瓦语里占较大的比例;各语言吸收汉语、蒙古语、藏语、阿拉伯-波斯语、俄语及其他语言借词的情况不一。语法方面,仍保持黏着语的特征。但名词的领属性后缀,在撒拉语里第一、二人称已不分单复数,在西部裕固语中已退化。西部裕固语的数词,保持突厥文、回鹘文文献语言的古老形式。动词陈述式在撒拉语和西部裕固语中不用人称后缀。

突厥语族语言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以及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以公元7~10世纪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为代表,已发现的有《阙特勤碑》《暾欲谷碑》《毗伽可汗碑》《雀林碑》《翁金碑》。

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高昌(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为中心的回鹘文学语言使用回鹘字母,9~15世纪主要通用于今新疆东部至甘肃一带回鹘佛教徒中,代表文献有《弥勒会见记》等。西部以喀喇汗王朝(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上半叶)为中心的哈卡尼耶语(喀喇汗王朝语言)使用阿拉伯字母,代表文献有11世纪的《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等。

13世纪分化为三支:①在乌古斯语基础上形成的西支,通用于阿塞拜疆、土库曼等民族。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土耳其的文学语言也属这一支,代表文献有土耳其口头文学创作《科尔库特爷爷的故事》。②以钦察语为基础形成的北支,通用于金帐汗国以及鞑靼、哈萨克等民族。③以回鹘-葛逻禄语为基础形成的东支,通用于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中,从帖木儿时期(1336~1405)开始称察合台语。从小亚细亚到阿尔泰,往南到印度半岛的莫卧儿王朝,许多讲突厥语的民族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学语言。15世纪维吾尔族诗人E.纳瓦依的著作、16世纪的《巴布尔回忆录》《突厥世系》等为其重要文献。

19世纪的革新运动促进了土耳其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亚、中亚及中国新疆一些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在本民族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学语言。俄罗斯及中亚各突厥语民族在20年代使用过拉丁字母的文字,30年代后改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土耳其于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中国境内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从20世纪30年代起使用经过改进的阿拉伯字母系统的文字。现在大约有20个突厥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