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传播学 . 媒介经营管理 . 传媒产业 . 传媒产业融合 . 传媒新经济

传媒新经济

/new media economics/
最后更新 2023-05-05
浏览 178
最后更新 2023-05-05
浏览 17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媒介经营管理的操作理念、运营逻辑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交平台、智能终端、移动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媒介经济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总合。

英文名称
new media economics
所属学科
传播学

传媒新经济产生的技术背景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因特网最初是一种改善通信的重要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渗透和扩散,已转变为支撑所有经济活动的通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了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技术趋势推动传媒产业内容、媒介、流程、运营、新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介的自身定位和角色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信息发布者,逐渐向为用户提供信息,促进用户交流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商发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媒介新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递增为主要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外部条件。

传媒新经济的核心操作理念是连接一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对互联网经济未来的声明中,互联网经济被定义为“由因特网和相关信息、通信技术支持的全部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互联网连接思想、连接人体、连接物体、连接环境,大数据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将资源、要素、技术与市场整合。连接的实质就是融合,是为推进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通过融合走向成功的一种“力量”,是探究建立在融合化基础上走向成功的一种“道路”,是寻找借融合化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互联网思维是对整个商业世界的一种全新认识。李海舰等将其概括为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和互联网经济3个方面。互联网精神包括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互联网理念包括虚拟实体打通、时空约束打破、一切都极致化、一切都模块化、个人帝国主义、利用大众力量、通过免费赚钱、用户本位主义等;互联网经济包括交易技术层面的长尾理论、交易结构层面的市场均衡理论、交易绩效层面的消费者主权论。也有学者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方面。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企业专有的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所有企业都成为“互联网企业”,都需要互联网思维方式。

传媒新经济的运营逻辑是媒介融合。互联网技术引领了传媒业的发展方向,三网融合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等战略将不再奏效,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

在线视频、社交媒体和智能化终端成为新媒介经济时代的领军产品。随着中国宽带网络带宽的提升,基于数字网络的视频应用进一步普及,在线视频精度将有质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从传统广电向网络视频平台的转移,视频广告的转移,为视频内容产业方面带来了新机遇。随着开放平台成为主流,用户逐渐唱主角,传媒社会化及互动应用继续纵深化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使传统媒体与用户互动变得简单直接,网络新应用模式的诞生推动了传统主流媒体在选题、策划等方面的革新。基于开放平台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与互动更快更广,社会化及互动应用技术在传媒中的使用将继续向纵深发展。智能化终端进一步繁荣并占领市场,位置、区域相关的贴身资讯与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伴随着新型智能终端所提供的多媒体特性,将衍生出表现力与互动性更丰富的媒介产品及媒介服务。同时定位能力是智能终端赋予传媒应用的新特性,基于设备的定位能力,传媒将能创造一些全新的应用产品。

  • 李杰.工业大数据:工业4.0时代的工业转型与价值创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里夫金 J.零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 安德森 C.创客: 新工业革命.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 徐晋.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 李晓华.“互联网 ”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经济纵横,2016,(3):57-6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