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标是通过同一条网线(或无线接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通信传播业务,使消费者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完成包括打电话、看电视和上网等各种媒介消费行为。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高层次业务应用上的融合。
三网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标是通过同一条网线(或无线接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通信传播业务,使消费者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完成包括打电话、看电视和上网等各种媒介消费行为。
1997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信息基础设施等基本机构是“一个平台,三个网”,一个平台即互联互通的平台,三个网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是国家首次提出“三网”。“十五”规划中,“三网融合”的说法首次在国家计划中得到确认。“十一五”规划则对“三网融合”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随着IP技术、视频压缩编解码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监管政策的逐步开放,“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中国而言,三网融合的驱动力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网融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三网融合的概念是“三网趋同”而并非“三网合一”,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合并贯通,并由此引发横向行业融合与监管规制方面的统一趋势。三网融合并不是三个网在物理上合为一个网络,而是指技术发展使三网能力趋同,原来由三个网络提供的业务可以由一个网络来提供,其实质是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成本,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提供商来使用原来由三个网络提供的业务。“三网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其内涵已趋于明朗,但仍会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不断修正与丰富。
三网融合的动因主要来自传播技术的创新和演进,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更是直接推动了网络融合的进程。在中国,涉及电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体制改革也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三网融合对于形成信息传播领域新型的服务体系、运营机制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促进信息传播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规制的调整和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打破各门界限,在业务应用方面等方面实现了融合。在中国,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已完全实现,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的融合也基本实现,三网融合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电信行业与广播电视行业的相互进入,电信运营商将就此获得经营某些传统广电业务的机会,广电企业也将获得经营部分电信业务的机会。下一代通信网(NGN)将向媒介化方向发展,而下一代广播网(NGB)将进一步增强互动性,向双向互动性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