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间品的投入关系,可以将这种关联细分为产业前向关联和产业后向关联。投入产出表中给出了产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以及产业产出的去向。不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经济关联程度,可以采用前后向关联度来衡量。德国经济学家A.O.赫希曼在1964年发表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指该产业与其产出使用部门之间的关联(下游产业),一个产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其他产业供给,从而会对其他生产部门产生影响;后向关联指该产业与其使用的中间品来源产业部门(上游企业)之间的关联,一个产业由于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而会对其他供给部门产生影响。
产业前后向关联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个产业,第
产业的后向关联即产业(纵向)各投入系数之和:
同理,可以得到产业的前向关联,即产业(横向)各投入系数之和:
值越大代表该产业与其后向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反之则反是;
值越大代表该产业与其前向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反之则反是。
与前后向关联相对应的是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如果设定里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行
列的元素为
,则与前后向关联对应的感应度系数为:
值越大,即后向产业对该产业的平均感应程度超出全行业平均感应程度越多,则该产业后向关联性越强,反之则反是;
值越大,即前向产业对该产业的平均感应程度超出全行业平均感应程度越多,则该产业前向关联性越强,反之则反是。在一些教科书中也将列向(后向感应度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将两者的均值称为产业综合波及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