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空间经济学 . 区位论 . 古典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

/classical location theory/
条目作者朱妍

朱妍

最后更新 2024-01-20
浏览 246
最后更新 2024-01-20
浏览 24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采用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成本最小化为厂商选择区位的依据,来研究单个厂商的最优区位决策的经济学理论。

英文名称
classical location theory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古典区位论以德国经济学家J.H.von杜能农业区位论以及A.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代表。其显著特点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对象,以成本最小化为区位目标。

古典区位理论最先研究的是农业中因对土地的不同使用方式而产生的区位问题。是杜能于1826年在其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提出的。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为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杜能对于其假定的“孤立国”,给出了6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第二,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第三,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第四,距城市80千米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第五,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第六,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在这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杜能的理论分析了围绕城镇设址的农业生产情况,阐述了6种农作制度,每种制度构成一个区域。每个区域围绕城市中心呈向心环带状分布,即“杜能环”。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A.韦伯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成为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之作。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完全竞争的市场和成本最小化为企业选择区位的前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假设:①只考虑单独一个工业地区。②假定不同区位气候、地形、政策、工人技术水平等同质。③假定原料产地、消费地等都是给定的,并且原料等都是可流动的要素且价格保持不变。④厂商仅生产一种产品,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中使用要素固定。⑤劳动力不可以跨区域流动,并且工资水平不变。⑥采用火车运输,运费是运载重量和运输距离的单调递增函数。

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以及一系列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具,如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等,对区位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一般区位理论的构造,使古典区位论,特别是工业区位论达到了一个顶峰。

韦伯工业区位论认为区位因素决定生产场所,经过数学推导可确定一个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和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这个地点就是生产场所应分布之处。通过甄别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各种因素,他提出了企业区位选择的3个基本导向: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

古典区位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基础,采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单个个体成本最小化的最优区位决策。尽管其观点在如今看来略显滞后,但这与当时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局部均衡分析框架,为新古典区位论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 THISSE J-F.LocationTheory,Regional Science,And Economies.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87,27(4):519-52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