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抗阻呼气法、呼吸肌训练。
呼吸训练时选择的体位应为放松、舒适的体位,例如卧位、半卧位、前倚靠坐位等,可以放松呼吸相关的肌肉,稳定情绪,固定和放松肩带肌群,减少上胸部活动,有利于横膈移动等。
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锻炼方法。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胸部手术后、重症患者及其他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
呼吸训练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抗阻呼气法、呼吸肌训练。
呼吸训练时选择的体位应为放松、舒适的体位,例如卧位、半卧位、前倚靠坐位等,可以放松呼吸相关的肌肉,稳定情绪,固定和放松肩带肌群,减少上胸部活动,有利于横膈移动等。
腹式呼吸强调以膈肌呼吸为主,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用于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取卧位或坐位,腹部放松,用双手置于腹部,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念中将气体吸往腹部,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双手逐渐向内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也可将两手置放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促进气体排出。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
局部呼吸训练是指在胸部局部加压的呼吸方法。治疗师或患者把手放于需加强部位,在吸气时施加压力。
抗阻呼吸是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阻塞性肺疾病,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减少或防止气道在呼气时塌陷,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可以采用缩唇呼气(吹笛样呼气)、吹瓶呼吸、吹球囊呼吸和发音呼吸等。
呼吸肌训练是为了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的方法,从而缓解呼吸困难。吸气肌训练:用抗阻呼吸器(不同直径的内管调节阻力)使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呼气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也可仰卧位反复进行两下肢向胸部的屈髋屈膝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