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风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风论篇》。书中指出麻风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令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风寒客于脉不去,名曰疠风。《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冉伯牛患有麻风病。据文献记载,早在秦代中国已设有“疠人坊”(麻风病院)集中收治麻风病患者,以防传染,为世界上最早的隔离措施。元代《丹溪心法》中首先采用大枫子治疗麻风病。明代《外科正宗》记载了麻风病的发展过程:初起麻木不仁、次发红斑,久则破烂、浮肿无脓,还指出后期有五死,即皮死麻木不红、肉死刀割不痛、血死破烂流水、筋死指节脱落、骨死鼻梁崩塌。明代《解围元薮》是麻风病的专著,为世界麻风病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由于本病病情酷烈暴悍,古人认为是因疠风侵袭所致,所以又叫疠风。其病变累及全身,故又名大风。此外,古医籍中还有“癞风”“癞病”等病名。
麻风病的病因多为体虚感受疠气,或因密切接触麻风病患者及其衣物、用具后感受风疠之邪。
风疠之邪易侵皮毛、克伐营卫、阻滞经络,导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利、肌肤不仁,外发于皮肤则生斑生块,内侵脏腑则致虚损诸证。本病的皮肤不仁、闭汗、手足拘挛、面歪眼斜诸症,均与营卫不利,气滞血瘀,皮肤、肌肉、筋脉失养有关。
本病以肌肤麻木、毛发脱落、溃疡出血为特征,皮损多对称发生于头面、四肢、胸、背等处,甚者可累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病程长久,进展缓慢。轻者皮肤生红斑或白斑,斑内肌肤麻木不仁、冷热疼痛不觉,肌肤干燥无汗,迭起糠状白屑,皮损渐大融合,中心淡褐,周边仍红,手足麻木不仁,指趾肌肉挛缩、形如鹰爪,或指趾节落,足底溃疡,预后较好。重者面生淡红色斑、高出皮肤、周边平漫、轮廓不清,逐渐增高融合、凹凸不平,形如狮面,皮肤感觉渐退,不觉痛痒,眉毛脱落,肌肤干燥,迭起白屑,手足之处常因外伤不愈、溃疡不敛,伴鼻梁崩塌,眼盲音哑,手足挛缩,形似鸡爪,痰中带血,形体衰弱。麻风病以青壮年发病为多,潜伏期较长,平均2~5年,短者3个月,最长可超过10年。
根据麻风病的临床表现,辨证需分清邪正虚实及侵袭部位。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风化湿、扶正攻毒、活血通络,根据不同的类型、病程以及患者的体质状况,辨证施治。
实证(相当于结核样型麻风病):正盛邪实,病变局限于皮毛经络,而不内侵脏腑。症见皮毛受侵,出现红斑、紫红色斑或浅色斑,毳毛脱落。因此时正气尚充、邪气局限,故皮疹数少、界限清楚、不对称,经络受损出现气滞血瘀,早期为经络气滞阶段,表现为斑色浅白,麻风闭汗;较晚出现血瘀,斑疹紫红,舌紫或边有紫斑,脉涩。治宜祛风化湿、攻毒杀虫,方用扫风丸。
虚证(相当于瘤型麻风病):正虚邪恋,病变不限皮毛经络,而且内侵脏腑。因此时元气虚衰、邪气散漫,故斑疹堆块数多,广泛而对称,界限不清,色泛灰黄,常有须眉坠落。脏腑受损,常见各脏虚象,尤以肾虚为多。早期属阴虚内热,症见升火烘热、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盗汗,脉细数;晚期属阴阳两虚,症见肢冷、阳痿、尿后余沥不尽,无力,自汗,脉细尺弱。治宜扶正祛邪,方用四六汤制成蜜丸口服。
虚实夹杂证(相当于未定类及界线类麻风病):正气较虚,而病邪亢盛,经络受损,气滞血瘀的表现明显,而脏腑虚象不太明显。本证系在气滞血瘀实证之中夹有轻度虚证的表现,由于正虚不甚,尚可敛邪,故斑疹部分境界清楚,部分界限不清,或内界清楚而外界不清,斑疹多紫,手足紫绀,刺痛不移,或面紫红肿,舌紫,脉涩。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方用六九〇三丸。
实热证:发生于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的本症患者。原有红斑、红堆,突见扩大增多,未发生变症前,表现为经络气滞血瘀,发生变症时则因气滞血瘀、郁久化热,表现为实热证。变症初起,恶寒发热,肘间如针锥所刺,后头太阳经疼痛,有太阳表证之象。随后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思饮食,为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再有皮肤亢热、口渴引饮、斑疹灼热、口苦、尿黄、便结,为阳明里热证。热在表者治宜清热疏表、化斑解毒,方用化斑解表汤加减;热在少阳半表半里者,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丹皮、苍耳子、生地、蔓荆子、连翘;热在里者,治宜清泄阳明之热,方用石膏解毒汤。
阴虚内热证:发生于本症属虚证早期、表现为阴虚内热的患者。未发生变症前已有阴虚内热之症,表现变症后虚热加甚,症见升火烘热、皮肤亢热,两肘灼热刺痛,下腿起红块,形如瓜藤缠,局部亦感灼热,眼内及鼻息亦均灼热,口燥咽干,遗精盗汗,心烦不眠,脉弦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甘草石膏汤加玄参、生地、银花。
虚寒证:发生于本症属虚证晚期、表现为阴阳两虚而阳虚偏盛的患者。未发生变症前即有阳虚之症,发生变症后虚寒象加甚,症见面白无华、身寒肢冷,肘间刺痛部喜暖喜按,痛肢苍白发冷;下肢瓜藤缠样红块常无热感,其色暗红或带紫,反复不断发生,自汗、气短、心悸、纳呆、阳痿诸证亦均常见。治宜扶阴配阳、补气活血,方用补气泻荣汤加减,或首乌合剂加减。
麻风病的预防很重要。在流行地区须普遍进行卡介苗的接种,以增加易感人群对麻风的抵抗力,同时对瘤型麻风病患者必须实行隔离收容治疗。在护理上,医护人员不能歧视麻风病患者,应设法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重燃生活的勇气,主动接受治疗,坚持长期服药,而且要求家属关心患者,在生活上很好照顾他们,加强营养,禁止饮酒(药酒例外)。忌房事,适当参加劳动,防止手足的挛缩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