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工作部件对玉米果穗进行打击、碾压、差速转动、挤搓或搓擦等作用,破坏玉米籽粒与玉米芯之间的连接,使得籽粒脱离玉米芯,达到脱粒分离的效果。
1815年,世界上第一台手工操作的玉米脱粒机在美国诞生,其结构简单、生产效率低下,但是相比纯手工脱粒来说,已经大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苏联等国学者对影响玉米脱粒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为玉米脱粒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2002年,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玉米脱粒机制出,使脱粒机的结构更加人性化。中国对玉米脱粒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截至21世纪初已研制了多种机型。
一般由动力装置、传动系统、机架以及脱粒分离装置等部件组成。
按脱粒滚筒的外形,可分为圆盘形、圆柱形和圆锥形;按脱粒滚筒的安装形式,可分为卧式和立式;按脱粒元件,可分为纹杆钉齿、弓齿、风扇叶轮及组合式;按脱粒原理可分为打击式、碾压式、挤搓式、差速式和搓擦式等。
打击式脱粒装置主要由脱粒滚筒、栅格式凹板筛组成;碾压式脱粒装置主要由气胎主辊、气胎定位辊和橡胶条凹板组成;挤搓式脱粒装置主要由螺旋滚筒、锥形外壳组成;差速式脱粒装置主要由转向相同但转速不同的一对螺旋辊、直辊组成;搓擦式脱粒装置主要由螺旋线布置有脱粒条的脱粒滚筒、锥度可调的下料筒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