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凭证具有档案属性和研究材料属性,它们承载着特定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比如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生境类型、标本状态等,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生态和进化研究的重要数据。档案属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凭证需要在专业的标本馆或博物馆中集中保存和管理,因此生物标本馆也常被称为生物多样性资源信息库;研究材料属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凭证本身及其相关数据信息应能够被用于科学研究和交流。
根据生物类群、研究目标、保存方式等的不同,实物凭证标本有干制标本(如动物或植物个体)、浸制标本(保存在液体保存试剂中的标本)、玻片标本(用于细微观察的小型生物体或组织样品)、切片标本(如用于生理学和医学观察的切片)、化石标本(用于古生物学研究)、微生物菌种标本(特殊方式培养并标准化保存的微生物标本)、遗传物质(用于种质资源保藏)等。按照各类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生物新种发表时均需明确指定模式标本,即新种描述时所使用的、能够代表该新种且承载其物种名的标本。模式标本是物种的凭证,也是众多生物分类学研究需检视的对象,因此是实物凭证标本中最重要的一类。提取自生物个体或组织的遗传物质,如DNA(脱氧核糖核酸),也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凭证,它们往往与干制或浸制等其他实物凭证标本相对应,用于重要物种的种质资源保存。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照片、声音、视频等作为一些特殊场景下的生物多样性凭证也越来越被认可。在一些很难到达的地区或者针对一些稀有生物类群做野外调查,可能仅获得了电子照片,却未能获得实物标本,而照片能够体现某物种特有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这种情况下做物种描述时,越来越多人认为照片可以作为凭证。一些在生物分类中有重要价值、且往往有物种特异性的生物学特征,包括鸟类、蛙类或一些昆虫的鸣声,针对它们的录音文件或视频,也可作为生物多样性凭证。另外,开展公众科学项目(如鸟类观察)时,为了保证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照片、声音、视频等也应作为重要的凭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