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戏曲学 . 戏曲教育 . 〔戏曲教育学〕

戏曲教学的组织形式

/organizing forms of opera teaching/
条目作者生媛媛

生媛媛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7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根据相应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将教师和学生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组织起来,共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英文名称
organizing forms of opera teaching
所属学科
戏曲

戏曲教育史上,曾先后出现个别教学制、分行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导师制、开放教学、协作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设计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

从戏曲教育滥觞之时,发展到明代“家班”之前,多以教师面对少数几个学生,或者是拜师学艺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到明代“家班优童”和“家班女乐”之时,戏曲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始出现男女之分,一般由12人组成,构成了具有小班规模的教学组织形式。潘允端的“家乐戏班优童计有呈茂、呈清、呈艺、张滔、呈春、呈节、呈良、呈干、呈翰、呈余、呈珍、呈宝。另有戏曲教师麦可,连教师十三人,恰好是一个常见家乐戏班的成员之数。全是男性优童,昆腔班”,而“钱岱家乐女班共有十三人,其中罗兰姐‘因习舞登桌蹉跌,血不华色,侍御遣还母家’。故仍为十二人,另有女教师二人。是一典型的、记叙详瞻的女班”(张颖发《中国家班戏班》)。由于不是连续招生学习,其规模相当于戏曲现代教育中分组教学的规模,不具有现代班级的本质内涵。清咸丰初年,程长庚创办“四箴堂”科班,招生60余名,均以“林”字排名。拜罢祖师爷,“长庚必于每一行中选择三人,至其面前,令将日间所学诸剧,一一诵之”(1938年3月22日北平《实报》)。“四箴堂”科班不仅是大班规模,而且在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是分行教学制。“小荣椿”班由杨隆寿与同人们联合创办,共招收两科学生。创办者根据自己所属的行当,对学生进行分别教学,同时有专门看功和负责毯子功、把子功的教师。自此,既有了毯子功和把子功班级意义的授课(训练)制,又有了分行教学制,且两种教学组织形式交叉并行实施。

《齐如山回忆录“创立国剧学会”记载,1860~1900年的戏曲人才培养约分为4种组织形式:大戏班带收徒弟;设立小科班;设立票房;私寓。在这4种戏曲人才培养组织形式中,除设立的小科班“招收五六十或七八十个小儿”,且每科七八十人,是具有班级意义的教学组织形式外,其他3种均属于小范围的个别教学制。叶龙章《喜(富)连成科班的始末》中回忆:学生初入科时,无一例外均统一练习毯子功,经社长和教师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试行分行,并按所分行当进行逐步训练,合格后方能继续学习所分行当的表演。可以看出,其教学组织形式同样是以具有班级意义授课(训练)制和分行教学制相结合。1930年成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兼招男生和女生,其教育管理虽与科班不同,但年级的划分依然按照科班一样,按“德、和、金、玉、永”论字排班。其教学组织形式,据白玉薇回忆,文化课不是以年级划分的,而是以文化学习程度进行划分,分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和丙班(补习班)(白玉薇《京剧谈往录》“我在中华戏校的前前后后”)。专业课程除班级授课(训练)制和分行教学制相结合外,与富连成等科班不同的是,在分行教学制的基础上还存在性别差异的训练。如陈永玲与吴玉蕴(吴素秋)虽然按行二人同学花旦,但是前者为男生,后者是女生,二者同行但训练方面存在男女之别。即使如此,像富连成旦脚学员李世芳、毛世来等拜梅兰芳为师,体现了拜师学艺的分行教学制与个别教学制,在戏曲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个别教学制占据了戏曲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地位,随着近代科班的兴起,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意义的授课(训练)制与分行教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戏曲现代教育招生相比,科班每科招生是随到随考,不是一次性完成招生并同科学习的。其实质是带有随机入学插班学习的性质,凑够一定人数,用一个字形成一科。同时,科班专业课学习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先生来了就学戏,先生走了就练功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是具有班级意义的授课(训练)制。戏曲现代教育的招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一次性完成班级招生,招生规模由国家来制定,上课是在统一且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序列,拉开了戏曲现代教育的序幕。戏曲现代教育从戏曲学科角度以表演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在共有的办学理论(政策规定)基础上的特色办学。1952年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明确规定:课程教学每节时长为45分钟,休息10分钟,二、三节课程教学之间休息时间则为30分钟。这使戏曲中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在时间形式上有了更明确的起止节点。1954年的《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则进一步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应上两节,两节中间休息10分钟,还规定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班为单位,每班规模定制为40人。戏曲(京剧)行业中有言“够不够三十六”,一些以小生、小旦、小丑行当为主的地方剧种,并没有此种说法。因此其招生规模也小于京剧等大剧种。虽然规定班级40人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班级演出的需要,但由于戏曲中等教育招生年龄不同,变声有先后,仅有36人的规模,是不能满足教育训练要求的,所以一般戏曲(京剧)成班规模在40~70人。在继承科班教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改良戏曲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曲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新的、且更为复杂的戏曲现代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系。

戏曲表演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般是按照同一招生年度所招收的同一专业的学生为一个授课班级。戏曲表演专业的班级授课形式一般应用于文化及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戏曲中等教育,一个班级由于入学年龄不同,文化课一般依据文化程度再分成小班授课。

在班级的基础上化整为零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按照性别与相近行当分组的基本原则,专业基础课或创作实践课程多采取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毯子功、基本功、把子、身段、剧目排练等课程。专业基础训练每组一般由10~16人构成。剧目实习排练则以“剧组”概念实施分组教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曲借鉴西方舞蹈与戏剧的教学组织形式,取消了传统的分行教学制,整个专业教学基本采取的是分组教学制,剧目课被唱念课所取代,所有学生不再拥有行当的标签与身份,而是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等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唱念组进行学习与训练。

一般是教师行当与学生行当对应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包含着不同行当的教师,按照不同行当的脚色共教一个剧目的教学体制,是戏曲教育所特有的表演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由戏曲脚色行当表演体制决定的,具有个别教学的特质。

教师面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既是教师指导不同于自己行当的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戏曲排练前期对唱(坐唱)、对戏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戏曲是分行进行教学的,一部戏曲表演教学艺术成品(单人表演剧目除外)的完成,均需要不同行当的教学,以及不同戏曲器乐种类教学之间基本同步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无论在教学之初,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版本、变化等进行研究与协调,并分工合作完成。

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接经验,帮助其理解与掌握戏曲表演规范、理论知识与实际表演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表演实践中,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现场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戏曲表演教学都是现场教学。

是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一种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导师与研究生既有行当对应的,也有行当不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戏曲音乐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戏曲表演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于它是按照器乐种类进行分专业教学的。其组别的划分是“文乐”的弦合(或合奏)课、“武乐”的打击乐课。虽然打击乐按器乐种类划分为板鼓、大锣、铙钹、小锣专业,但是,它们的学习却始终是组合在一起训练的,这是由不同打击乐在演剧表演中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所决定的。

随着戏曲作曲专业诞生,它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与班级授课(训练)制和导师制相同外,其不同在于作曲课是按照戏曲剧种的不同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戏曲传统舞台美术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戏曲现代舞台美术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戏曲传统舞台美术属于“七科”的范畴,包括服装、容装、盔箱、道具、布景装置,后来又发展出灯光、音响专业,其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是按工种进行专业划分的。这也是与戏曲表演专业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所在。戏曲现代舞台美术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以班级授课(训练)制为主,基本按照戏曲舞台设计、戏曲服装设计、化装造型设计与舞台灯光设计分工种成班建制进行组织教学。

现今的戏曲导演与戏曲编剧的专业培养,更多是作为一种专业公共技能性的培养,尚未进入到剧种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培养阶段,基本上是以班级授课(训练)制、分组教学制和导师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戏曲艺术是一个具有多元专业特性的综合艺术,戏曲表演可以分为歌唱、念白、舞蹈、武术、杂技,具有艺术与体育竞技双重特性;戏曲音乐可以分为音乐表演、唱腔与音乐作曲,其具有音乐学的特征;戏曲传统舞台美术中的服装、容装、盔箱、道具等属于工艺美术设计学范畴,戏曲现代舞台美术中绘景属于美术学,舞台灯光具有电学和光学的性质;戏曲编剧则与文学紧密相连……由于戏曲艺术专业的复杂特性,从而导致教学组织形式的复杂性。

实践中,戏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随着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难以用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来框定戏曲教学。就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而言,戏曲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戏曲教学组织形式由简至繁的过程来看,可见证戏曲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