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锡尔堡,卒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1897年在思罗普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0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13年获博士学位。1897~1898年任思罗普理工学院助理讲师。1901~1902年任斯坦福大学讲师。1903~1905年任思罗普理工学院讲师,1905~1908年任教授。1913~1917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17~1920年任副教授,1920年起任教授直至去世。
致力于陆地脊椎动物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描述物种或者物种组合的分布与地理变异。是较早地阐述“生态位”科学意义的学者之一,强调这一概念在空间上的含义,侧重于对生物所处生境的经验性描述。讨论了隔离、生态和适应等过程对物种形成的可能影响方式,提出种群发生有效隔离的生态条件,较早地思考了生态种形成的相关问题。对“生命带”概念的科学意义以及加利福尼亚地区“生命带”划分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重视野外调查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野外调查记录体系。他还是自然保护主义者,参与了加利福尼亚州立公园政策制定等多个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议题。还发表了多个哺乳类、鸟类和昆虫新种。发表论著550余篇(部),主要集中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相关工作。《加利福尼亚南部圣哈辛托地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记述》(1913)、《加州矢嘲鸫的生态位关系》(1917)、《加利福尼亚的生命带指标》(1919)、《地理与进化》(1924)等是较为重要的生态学文献。
曾任美国博物学家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纽约林奈学会、英国鸟类学家联合会等学术组织成员或荣誉成员。1914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1923年当选美国鸟类学家联合会副主席,1929年当选主席。1930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32年当选美国生态学学会副主席。1935年当选美国哺乳动物学家协会副主席,1937年当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