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威辛顿区,卒于牛津。1922年在牛津大学动物系获学士学位。1923~1929年任牛津大学教学助理,1929~1936年任讲师,1936~1967年任教授、基督圣体学院高级研究人员。1932年在牛津大学建立动物种群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1967年退休,该所后来成为国际性的动物数量和生态学的研究和情报中心。
建立了现代动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框架,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动物种群和群落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动物(特别是小型哺乳动物)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揭示了扩散过程的重要生态学作用,较早地提出了“生态位”的一个科学定义,并首次提出了“数量金字塔”“食物链”等重要生态学概念。对啮齿类动物种群动态规律和鼠害防治方法的大量研究,直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食物保存带来实际效益。较早地对生物入侵进行研究,并系统地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生态机制,开创了“入侵生态学”这一生态学分支。他较早地开展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强调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对英国自然保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理论研究,还重视生态学的野外考察工作。强调要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生境中的动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不赞成过分依赖室内工作。多次参加对斯匹次卑尔根岛和拉普兰地区的极地考察,获取了极地动物生态的第一手资料,为提出有关重要生态学概念和理论奠定了基础。
1931年创办了《动物生态学》期刊,并担任编委达19年。出版了多部专著,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动物生态学》(1927、1935、1947)、《动物生态与进化》(1930)、《田鼠、小鼠和旅鼠:种群动态问题》(1942)、《大鼠和小鼠的防治》(1954)、《动植物入侵生态学》(1958)和《动物群落的类型》(1966)等。
英国生态学学会荣誉会员、野生生物协会荣誉会员。195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士。1961年被美国生态学学会授予杰出生态学家荣誉。1967年获林奈学会金质奖章。1968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7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达尔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