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态学 . 〔综论〕 . 〔网络、平台〕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样带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样带

/Transect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CTE/
条目作者徐丽

徐丽

最后更新 2024-05-10
浏览 155
最后更新 2024-05-10
浏览 15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中国陆地上,沿着某些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素(温度、降水、土地利用强度等)梯度设置,由一系列相关生态研究站、观测点和研究样地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带状研究区域。

英文名称
Transect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CTE
所属学科
生态学

1991年,张新时提出中国东北温带森林-草原样带(North Eastern China's Transect, NECT);1993年,中国东北温带森林-草原样带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国际样带学术会议上,被列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国际样带。1995年,张新时等按经向和纬向分别在中国东部和北部设置了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NSTEC)和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生态样带两条生态样带,其中NSTEC被正式注册为IGBP的第15条样带。随后又陆续建立和发展了中国草地样带、长江沿线土地利用变化样带、青藏高原植被样带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样带长度不小于1000千米,并有足够宽度(数百千米),以覆盖遥感影像范围;主要包括森林样带、草地样带、东北温带森林-草原样带、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生态样带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样带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探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特别是能有效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陆地生物圈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促进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适应和反馈的认识。

  • 于贵瑞,孙晓敏.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张新时,杨奠安.中国全球变化样带的设置与研究.第四纪研究,1995,1:43-54.
  • 王权.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及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7,12(1):43-5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