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开始,在中国电影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产、学、研、用联合研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巨幕影片制版、图像优化、声效优化、影厅工艺设计等核心技术环节和关键工艺流程的研发、试验和示范,对放映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和推广应用,成功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中国巨幕”电影放映系统。
2012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制定了GD/J 040—2012《数字电影巨幕影院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对数字电影巨幕影厅的放映工艺、放映系统技术要求和相应测量方法进行了规定。其中,有效画面宽度(弧形安装的银幕为弦宽)应不低于20米,弧形安装的银幕的有效画面高度宜不低于12米(见图);2D放映时银幕中心亮度应为48坎德拉/平方米±10坎德拉/平方米,顺序对比度不低于1200∶1,帧内对比度不低于100∶1;3D放映时银幕中心亮度宜不低于15坎德拉/平方米;使用双机放映时,银幕相同位置的双机亮度差应不大于10%,且应实现图像主观重合。
巨幕尺寸示意图
2012年以来,中国巨幕在全国影院快速推广和部署应用。截至2018年底,中国巨幕影厅已突破300个,逼近全国巨幕影厅数量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电影产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中国电影民族产业发展的领军项目之一,成为数字化时代中国电影技术进步的一面旗帜。同时,中国巨幕紧跟电影技术发展趋势,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被好莱坞主要片商认可并授权的巨幕影片母版制作机构,也是全球第一个尝试双激光重合技术并成功迈入推广期的巨幕品牌。在加速国内推广运营的同时,中国巨幕加大了海外推广力度。
为保证数字电影的正常安全播放及数字影院的正常运营,中国巨幕的各项参数指标均符合DCI(数字电影倡导组织)数字电影系统规范(DCSS)、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电影技术标准和SMPTE(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数字电影技术标准的规定,其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采用专用母版制作技术和工艺,对影片对比度、锐度、色彩、色深等参数进行特殊技术处理,显著改善了图像画面观感。②采用先进的自主专利图像优化技术,双机图像优化模块可对像素级进行实时处理,集成嵌入式的模块方式保证了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安全性及高带宽所带来的对新放映技术的可扩展性。③采用自动校准均衡画面的双机数字放映系统、宽度不低于22米的高增益银幕和沉浸式多维度还音系统,对2D和3D银幕亮度、分辨率、帧速率、动态范围等进行均衡适配,提升了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
中国巨幕专用母版制作技术和工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门针对巨幅高增益银幕的特点研发,采用特殊调色处理和高码流低压缩编码,旨在为观众呈现通透、锐利、自然的电影画面,在真实色彩还原、高分辨力解像、高动态范围、高对比度等方面具有技术和工艺优势,已成功制作了多部优秀影片的中国巨幕版,为巨幕数字放映提供了丰富的片源。
中国巨幕为双机数字放映提供了图像优化和实时校正的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QC)流程,将数字电影放映机从僵化的物理摆放位置解脱出来,拥有更大的位置宽容度。更重要的是,双机放映的画面经过实时采集和高速处理,实现了2K及更高分辨率下逐帧画面像素级精确重合,同时进行图像锐化、色彩校正、色彩反差改善等处理,以16比特数字图像处理,以12比特量化,4∶4∶4采样输出;对于高增益银幕有效散射角偏小、银幕亮度均匀度偏弱的特性,中国巨幕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均匀度调整和补偿措施。中国巨幕采用了全球最高亮度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双机叠加工作模式,单台放映机的光通量可达33000l米,与沉浸式多维度还音系统、高质量银幕共同构成了巨幕电影高端数字放映系统。
中国巨幕电影放映系统的研发推广,是中国电影民族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引领了中国数字电影放映系统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和应用,标志着中国数字电影放映步入了国际先进高技术格式、全景声效的技术行列,将全面带动中国高端数字影院的建设、改造和发展。中国巨幕已经走出国门,落户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并且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国产自主研发技术“走出去”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