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艺术学 . 戏剧学 . 外国戏剧 . 英语戏剧 . 爱尔兰戏剧

叶芝,W.B.

/William Butler Yeats/
条目作者巫宁坤荣广润
条目作者巫宁坤

巫宁坤

荣广润

荣广润

最后更新 2022-09-22
浏览 297
最后更新 2022-09-22
浏览 29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65-06-13~1939-01-28)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英文名称
William Butler Yeats
国籍
爱尔兰
出生日期
1865-06-13
去世日期
1939-01-28
出生地点
都柏林
去世地点
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

生于都柏林,卒于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T.S. 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891年他与一些诗人组织了“诗人俱乐部”,主张诗的语言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19世纪90年代的作品表现出脱离现实的唯美主义倾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富于音乐美。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1894),诗歌《十字路口》(1889),抒情诗《茵尼斯弗利岛》(1890)、《白鸟》(象征灵魂)、《世界的玫瑰》(象征爱情)等。 

19世纪90年代以后,叶芝热烈支持爱尔兰要求民族自治的运动。他领导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并和格雷戈里夫人共同创建爱尔兰民族戏剧。他们反对庸俗社会喜剧,提倡把“爱尔兰的深刻思想和感情搬上舞台”,表现爱尔兰古老的理想主义。1899年,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在都柏林建立,1902年改为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叶芝任会长,1904年改建为阿贝剧院 ,对现代爱尔兰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芝先后写过26部剧本。叶芝的戏剧取材于爱尔兰古老传说中“优美崇高的事物”,力求用诗的语言表现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早期诗剧《凯瑟琳伯爵夫人》(1899)写伯爵夫人为了救济穷人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赢得了穷人的爱戴。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叶芝不断地进行实验。他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根据爱尔兰神话传说写成《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和寓言剧《沙漏》(1903)。叶芝后来对剧本的散文诗形式感到不满,于1914年改写为诗剧,使《沙漏》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剧《在贝勒海滩上》(1904)是根据爱尔兰的英雄传奇创作的《库楚兰四部曲》组剧中的第一部,是叶芝最优秀的剧本之一。1913年叶芝担任美国诗人E.庞德的秘书,在庞德的影响下对日本古典能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写了剧本《鹰泉》(1916)。叶芝把语言、面具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戏剧,其中音乐和姿势是象征性的。叶芝最后的剧本《炼狱》(1939)放弃了合唱、舞蹈和日本古典剧的程式。舞台布景仅有枯树一棵和破屋一幢,象征着一个“老人”痛苦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创作方面,1909~1916年是他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柯尔庄园的野天鹅》(1917)是他这一时期最感人的诗集之一。其中“天鹅”既是爱的力量的象征,又是创作力的象征。此后,他灵感四溢,新作迭出,诗集《迈克尔·罗巴提斯与舞者》(1921)、《诗七首外加一个断片》(1922)、《猫、月亮及其他诗歌》(1924)、《十月疾风》(1927)以及最受后世推崇的《钟楼》(1928)、《盘旋的楼梯》(1929)等陆续问世。他的诗歌成就达到了英语诗歌史上一个少有人及的高峰。但是,叶芝又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他早年即加入通灵学会,对唯心主义、空想学说甚至神秘主义的宗教和巫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这一切在他各个时期的创作中都有流露和反映,例如《1916年复活节》虽为纪念复活节起义而作,但它同时讲述的又是一个“恐怖而美丽的故事”;而在叶芝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基督重临》中,走向圣婴诞生之地的狮身人面兽为20世纪人类的前途投下不可预测的恐怖阴影。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