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口腔医学 . 口腔常用治疗技术 . 囊肿刮除术

囊肿刮除术

/curettage of cysts/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49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4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沿囊肿与邻近骨壁之间剥离、完整去除病变的操作,必要时还要去除囊肿周围的少量骨质。治疗颌骨囊肿最常用的术式。

英文名称
curettage of cysts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X线片显示去除囊肿病变后仍有足够骨组织支持时,均可采用刮除术治疗。对于合并急性炎症者,一般在控制炎症后三个月左右手术。

视囊肿大小与部位选择局麻或全麻。颌骨囊肿刮除术中,切口的选择以充分显露术野,便于手术彻底清除病变为原则。有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和口外入路的颌下切口两种选择。

黏膜切口包括黏膜弧形切口和龈沟内切口。①弧形切口位于唇颊侧牙龈黏膜,底部朝向前庭沟,主要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患区牙齿可以保留的颌骨前部根尖囊肿。弧形切口中点距龈缘0.5厘米以上。②龈沟内切口是沿囊肿附近的龈沟切开,在颌骨前部的多选择梯形切口(图1),在颌骨后部的多选择角形切口。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的颌骨囊肿。

图1 口内龈沟切开的梯形切口图1 口内龈沟切开的梯形切口

不管选择哪种切口,都应注意切口设计在囊肿以外的正常骨质处。应距囊肿边缘0.5厘米以上,以保证缝合后切口深面有骨壁支持,有助于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黏骨膜瓣的蒂应设计在口腔前庭黏膜移行皱襞处,黏骨膜的基底部比游离缘更宽,保证充分的血供。

用骨膜剥离器,自骨面上、骨膜下翻黏骨膜。应避免骨膜上翻瓣,出血多。如果囊肿表面无骨质覆盖,囊肿与黏骨膜瓣粘连,应用手术刀进行仔细锐剥离,防止囊壁残留,术后复发。

如果囊肿表面骨质较厚,可用骨凿或电钻开小窗,再用咬骨钳扩大开口。如果囊肿骨壁很薄,可直接用咬骨钳去除表面骨壁。去骨范围以能够显露囊肿,便于刮除为准。去骨时应避免损伤需保留的牙,避免弄破囊壁。

沿囊壁与骨壁之间小心剥离,尽量避免弄破囊壁,尽可能完整剥出。应注意避免损伤邻近解剖结构。囊肿剥出后,仔细检查有无囊壁残留,特别是牙根周围。必要时,刮除手术后用石炭酸烧灼骨腔。如果上颌骨囊肿范围较大,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而上颌窦又有慢性炎症时,可同时进行上颌窦根治,下鼻道或鼻前庭开窗。

囊腔内的牙尽可能保留,术后密切观察保留牙的牙髓活力,一旦牙髓坏死应做根管治疗。对于囊肿累及的牙齿,传统做法一般是术前行根管治疗,术中再行根尖切除术。含牙囊肿内的牙齿,应与囊肿一并摘除。

骨腔仔细止血,修整不整齐的骨腔边缘,清除骨残渣,冲洗骨腔,严密缝合创口。如果术区牙齿不能保留,应将唇颊侧牙龈与舌腭侧牙龈缝合;如果术区牙齿能够保留,应将唇颊侧牙龈通过邻间隙固定于舌腭侧牙龈或牙齿上。下颌升支受侵范围较大,升支前部仅留喙突尖时,应将喙突切除,以免残留的囊壁随着断离的喙突尖进入颞下凹,引起颞下凹处囊肿复发。骨腔与上颌窦相通时,或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时,应在骨腔内填塞碘条,经鼻前庭开窗引出,严密缝合口内创口。

术后,术区加压包扎。

应用于一部分病变范围较大的下颌体后部或下颌角、升支区囊肿。由于手术器械等的改进,大多数颌骨囊肿均可经口内切口刮除。

①切口:下颌下缘下2厘米,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绕过下颌角。②翻瓣: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结扎颌外动脉与面前静脉。向上分离至下颌下缘水平,切开嚼肌附丽与骨膜。自骨膜下向上剥离,显露下颌角及升支骨面。③开窗:同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④剥离囊肿:沿囊壁与骨壁之间小心剥离,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管(图2)。⑤牙齿处理:同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⑥创口处理:修整骨创缘,清除骨碎屑,冲洗骨腔,分层缝合,留置引流。

图2 颌下切口入路,刮除颌骨囊肿图2 颌下切口入路,刮除颌骨囊肿

大型囊肿如果颊侧骨板缺失者可以面部加压包扎,尽量缩小创腔。

①神经损伤:口外颌下切口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颌骨囊肿较大,尤其有感染病史者,术中较易损伤下牙槽神经,造成下唇麻木。②伤口感染与裂开:大型囊肿尤其是下颌骨囊肿,由于囊肿刮除后的骨腔大,较易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引起创口裂开,需经过较长时间换药才能愈合。③病理性骨折:较易发生在囊肿巨大,所剩骨壁较薄的患者。如果骨壁太薄,可考虑先行开窗减压,待骨壁有一定恢复后再行刮除术。

  • 郭传瑸.口腔颌面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孙勇刚,王兴.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 区跃坚,方利华,刘逢佳.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体会.口腔医学,2011,31(3):184-18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