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6.3厘米,底长21.2厘米,宽16厘米。1979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洞后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壶体上窄下宽,椭圆形口,颈较长,腹部微鼓,长方形平底。扁提手内衬银板成为实心,中有一孔,孔缘用银片加固。壶盖顶微鼓,正中有一小孔,孔缘用银片加固,原有盖纽。壶颈、肩部饰缠枝纹。腹部两侧錾刻缠枝卷草纹;正面錾刻联珠纹和由细碎叶瓣纹组成的双重菱形边框,框中心在鱼子地纹上刻饰卧鹿,周围饰以折枝花草和叠石,框外填饰卷草纹。底部为一块矩形薄铜片。
此壶用捶揲法制成,纹样镏金,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鸡冠壶样式。鸡冠壶原仿自皮囊壶,辽代陶瓷器中有大量的发现,是辽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此壶的边缘处可以看到一些表现仿皮囊壶的针线缝制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