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始于1986年,当时确定了258个贫困县。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出台后,对贫困县进行了一次调整。按照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元的县一律退出,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贫困县有国家级与省级之分。国家级贫困县是由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认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1年5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颁布,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进行再次调整,贫困县改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东部33个重点县指标全部调到中西部,东部不再确定国家级重点县。同时,西藏自治区作为特殊扶持区域,整体享受重点县待遇,不占重点县指标。当时,全国共有592个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县进行第三次调整。原重点县共调出38个,原非重点县调进38个,全国重点县总数仍为592个。14个连片特困地区内的重点县数量,由调整前的431个增至440个,共增加9个;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重点县数量,由调整前的161个减至152个,共减少9个。由于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事实上2011年以后将680个片区县和152个片区外的扶贫工作重点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贫困县数量共为832个。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至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20年中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包括:①收入。中国国家的收入标准是2011年的不变价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价等指数,2019年底现价是3218元,2020年为4000元左右。②吃穿。指不愁吃和不愁穿。③保障。即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在实施操作中,还加入了安全用水有保障。
2020年底,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