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郭璞知识渊博,精通古文字及训诂之学,曾注释《周易》《尔雅》《山海经》《楚辞》等古书。其中《尔雅注》和《山海经注》一直流传至今,是今人研究这两部书的依据。郭璞还精于历算及术数之学,以善于卜筮闻名。郭璞家乡闻喜距匈奴首领刘渊的根据地平阳(今山西临汾)不远,西晋末年的五胡之乱起初就是从河东一带开始的。史书说郭璞通过卜筮预知家乡将乱,就避难到东南去,似是附会之辞。
郭璞从闻喜出发,取道运城、安邑附近的盐池,写下了《盐池赋》《登百尺楼赋》和《巫咸山赋》等。郭璞自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附近渡过黄河,又向东到达洛阳。郭璞从洛阳继续向东南出发,直抵今安徽的庐江,再南行过江到宣城,在宣城太守殷祐幕下任参军之职。不久他又沿江东下,到达今江苏南部,定居于暨阳(今江苏江阴东)。
郭璞衣冠冢前的雕像
当郭璞从宣城东下时,中原正值东海王司马越擅权,刘渊、石勒已起兵作乱。当时尚为琅邪王的元帝司马睿镇守建邺,王导任丹阳太守,对郭璞颇为器重,引为自己的参军。不久,洛阳失陷,司马睿在王导等人扶持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郭璞因献《南郊赋》,被任为著作佐郎,后来又被任为尚书郎之职。郭璞和东晋初年的大臣温峤、庾亮等都有较深的友谊,也颇为当时的太子司马绍(明帝)所器重。但因为他性情简易,举止不讲究威仪,又好酒色,所以不得重用。
大将军、荆州刺史王敦起用郭璞为记室参军。王敦素有篡逆之心,郭璞亦早有所知,却迫于形势,不能不应征。这时朝廷大臣温峤、庾亮对王敦的阴谋也有觉察,叫郭璞占卜讨伐王敦的成败。郭璞说:“大吉。”实即鼓励朝廷的行动。相反,王敦将起兵,令郭璞占之,郭璞却说:“无成。”王敦大怒,收而斩之。王敦之乱平定后,朝廷追赠他为弘农太守。
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14首和《江赋》,尤以《游仙诗》著名。《诗品》说:“但《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钟嵘所引这两句诗不见于14首《游仙诗》中,可知郭璞的《游仙》原来并不止14首。从14首存诗看,钟嵘所说“坎壈咏怀”意味,多少还可以看出一些;至于“辞多慷慨”,则似乎不大像。相对来说,只有第五首(逸翮思拂霄)还对现实流露了一些不满。这首诗愤世嫉俗的情绪比较强烈,而讲神仙、隐逸的内容很少。但像这样的作品,在现存的《游仙诗》中只是个别的,多数诗则是写求仙者居于孤寂的深山中,得道后飞升天空,与神仙遨游。还有一些是以游仙生活与世俗做对比,表达对世俗的蔑视,如第三首(翡翠戏兰苕)。这种思想感情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既有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一面,也有蔑视庸俗、鄙弃荣华的一面。这些诗往往写得有情采,描绘景物既形象又富于色泽,人物的风神也显得很飘逸。这些诗中虽常有一些超现实的幻想,而其根本情调却正是晋代一些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自解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安慰。
位于江苏南京的郭璞纪念馆
《游仙诗》中的隐逸、出世思想当然也由于诗人受魏晋清谈家崇尚老庄之风的影响。诗中遗世独立、向往自由,以及感叹人世无常等思想,更与老庄及魏晋清谈名士一脉相承。诗中还明确地提到“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第一首)的典故;宣扬“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的老子哲学命题。诗中所出现的仙人,多数也出于《庄子》《淮南子》等书。所以《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说:“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似乎玄言诗的兴起,郭璞可以算是“始作俑者”。其实檀说并不合乎史实,因为玄言诗的兴起早在郭璞之前。《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钟嵘《诗品》则称郭诗“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之体”,檀道鸾只是看到了《游仙诗》中有老庄哲学的内容,钟嵘则不但看到思想内容,还注意到艺术风格。
郭诗与当时的玄言诗不同,它虽有议论,但从全诗看绝无枯燥平板之弊。这主要是郭诗确实有真情实感,在诗风上注意向前代名家学习,吸取其长处。其实郭璞并不仅受到潘岳一家的影响,他那种表现忧生之嗟而又写得颇隐晦的诗风与阮籍亦有相似之处。他写仙境的手法又受到张协的影响,比如《艺文类聚》卷七十八所载游仙之作,虽在三国、西晋已有多人写过,但这些诗中的仙境,都是写人们与翱翔天际的仙人为伍,或进入天帝的琼楼玉宇,驾云乘龙,基本和汉魏乐府一些游仙之作差不多。张协那首《游仙》佚文,则和郭璞一样,与其说神仙之居是富丽堂皇的,倒不如说是清幽宁静的。这说明郭璞在“宪章潘岳”之外,也吸收了别的作家之长,融合为自己一家之体。他这种诗风,对后代诗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颐和园佛香阁景区“排云门”与“排云殿”
郭璞除了《游仙诗》外,另有四言诗4首,又有无题的五言诗4首,均见类书,恐非全篇。其中《艺文类聚》卷三所引2首及卷六十七所引1首,艺术上均不足与《游仙诗》相比。
除了诗歌外,郭璞还是辞赋作家,其辞赋今存11篇,以《江赋》最为著名。《江赋》全文见于《文选》,是郭璞到南方后不久所作。这篇赋极写长江江流之长,水域之广,以及地势的险峻,波涛的汹涌。赋中更着重描述长江流域的各种动物,以显示物产的丰富。这篇赋的笔法和汉代的一些大赋相近,排比罗列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因为郭璞作为一个古文字学者和博物学家,应用的古字和僻典比较多,行文不免艰涩,所以历来很少有人爱读。此赋写景之雄伟壮丽以及文字流畅,确实比稍前的木华《海赋》逊色;但比庾阐《扬都赋》一类作品,仍要高明得多。《江赋》中还是有不少好的片段,如写江流湍激和两岸地势,极具气势;又如写长江中舟楫往来,设想新奇而又体物入微。
郭璞的著作除了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辑《郭弘农集》外,还有《尔雅注》和《山海经注》等学术著作。两书对训诂学及古代神话的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