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泛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呈直杆状,(0.5~1.3)微米×(1.0~3.0)微米,以周生鞭毛运动。能够引起桑、香瓜、桉树、水稻、洋葱等的病害,还可引起玉米白斑病和褐色茎腐病。一些菌株是植物的内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一些菌株属于冰核细菌,影响植物的生长;还有的菌株可作为拮抗细菌,具有生物防治功能。
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69406,"Name":"植物保护学"},{"ID":126089,"Name":"植物病理学"},{"ID":126484,"Name":"植物细菌病害"},{"ID":126493,"Name":"玉米细菌性叶斑病"}]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理学 . 植物细菌病害 . 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泛菌叶斑病
/maize Pantoea leaf spot/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9次
由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引起的玉米的细菌病害。
- 英文名称
- maize Pantoea leaf spot
- 所属学科
- 植物保护学
玉米泛菌叶斑病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明确发生的地区有广东、海南、贵州、北京、河北、山西、宁夏等地,一些地方发生较重,对生产具有一定影响。
菠萝泛菌侵染玉米叶片后,在初期于叶脉间散发许多小型的水浸状微黄斑点;病斑沿叶脉扩展,逐渐形成一些断续的或条状的黄色带;随着玉米生长,病斑逐渐从鲜黄色变为灰褐色的枯死斑,严重的可导致叶片局部或大部干枯。
病菌能够在玉米叶片等组织中越冬,也能够通过种子携带进行传播。春季玉米播种后,随着环境温度与湿度的上升,越冬的菠萝泛菌通过风雨传播至玉米幼叶上,通过气孔和水孔侵染。在玉米体内,通过叶片组织中的维管束进行扩展,引起叶脉组织逐渐失绿和坏死。泛菌叶斑病的发生程度主要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高湿和偏高的温度能够促进病害发展。
病害轻微时不需要防治,但若叶片已经出现广泛的脉间症状时,建议及时喷施杀细菌药剂进行控制,避免叶片提早枯死而影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