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供应安全是资源供给和资源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其进行管理主要聚焦在资源供应的五个方面:数量、质量、结构、均衡、价格。数量管理就是资源供应量较为充裕,质量管理就是对资源最低质量要求的管理,例如生活用水的最低质量要求。结构管理就是指保证资源供应来源的多样性。均衡管理则体现了资源供应的地区平衡和人群平衡。价格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从市场上以较小经济代价获取所需资源的管理能力。
相比于资源供应安全,资源使用安全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原因在于部分资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资源使用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即将使用资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已利用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后续管理。
资源安全管理分类:①按照资源空间,分为全球性资源安全管理、区域性资源安全管理和地方性资源安全管理等。②按照资源过程,分为资源系统自身安全管理、资源保障系统安全管理和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管理。③按照资源重要性,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管理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管理等。
影响资源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因素、地缘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技术因素等。
资源安全管理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系统性学科,它包括了资源的计划和配置、获取和开发以及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资源管理的效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建立资源安全预警系统,采用定量分析等方法界定资源安全的合理界限和资源供给的区域安全结构,进而确定资源安全警戒线,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和使用提供科学指导。②加强资源安全的统计工作,通过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国家资源安全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确保资源安全状况持续改善。③推动和加强资源安全研究工作,从宏观角度出发统筹考虑,不断优化政策效果,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④整合建立资源能源管理机构,加强对资源能源的宏观调控。同时,大力发展和推广替代能源及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