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考古学 . 外国考古 . 东亚、北亚 . 朝鲜半岛 . 朝鲜三国时代

壶杅冢

条目作者安志敏

安志敏

最后更新 2023-10-23
浏览 145
最后更新 2023-10-23
浏览 1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新罗时期墓葬。

拉丁文名称
Howoochong
年代
5世纪末至6世纪初
位置
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路西洞
第一次发掘时间
1946

以出土青铜器上有“壶杅”铭文而得名。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路西洞。年代约在5世纪末至6世纪初。1946年发掘。

该墓的墓圹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7.3米、宽4.5米、深2米。木椁周围堆积砾石后封土,形成直径16米、高4米的坟丘。这里出土的山字形鎏金铜冠及其附属的饰物保存完好。随葬品多放在死者头部附近,有青铜器、陶器、铁器和马具等,脚部也放置铁器和马具。出土遗物中以青铜制的虎子形器和壶杅最具特色:前者器身扁平带把手,歪颈附莲花纹器盖,与虎子的形状近似;后者呈盒形,盖上有球状纽,盖及器身各饰有三条凸带,器底附矮圈足,并铸有“乙卯年国冈上广开土地好太王壶杅十”的阳刻汉隶铭文。铭文中的乙卯年为好太王死后的第3年,即长寿王三年(415)。壶杅当系此年所铸,可能原属好太王陵庙的祭器,后流入新罗,从这件器物上可以看出高句丽的青铜铸造工艺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壶杅冢南还有一座积石木椁墓,称银铃冢。两墓封土形成南北并列的双圆形坟丘。壶杅冢所葬为一男子,铃冢中葬一女子,推测两人当系夫妻。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