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西南部,北回归线穿越省境。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北与四川省相接,西北靠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为邻,南部与老挝、越南接壤。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边境线长约4060千米,其中中缅边界线约1997千米,中老边界线约710千米,中越边界线约1353千米。沿边境线有25个县(市),为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交通大通道和辐射中心,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纽带。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花卉产地,省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多样性特征显著。省人民政府驻昆明市。
云南省地图
云南省
2019年全省总人口4858.3万,人口密度123.3人/平方千米。根据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有26个世居民族,其中有15种为云南特有民族。汉族人口3145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6.4%;少数民族人口1596万,占33.6%。彝族522.25万、白族162.12万、哈尼族168.81万、壮族125.90万、傣族126.68万、苗族124.59万、傈僳族69.24万、回族72.34万、拉祜族49.21万、佤族41.52万、纳西族32.10万、瑶族22.78万、藏族14.74万、景颇族14.81万、布朗族12.08万、普米族4.36万、怒族3.30万、阿昌族3.94万、基诺族2.36万、德昂族2.09万、蒙古族2.34万、独龙族0.66万、满族1.40万、水族0.92万、布依族6.09万,为中国特有民族和世居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
云南省是人类演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先秦时期云南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夜郎、滇、哀牢、句町、漏卧等古王国,其中以古滇国影响较大。古滇国是楚国势力和云南部落结合的产物。秦始皇统一六国,命常頞开凿通往云南的五尺道,并设置官吏。公元前2世纪,西汉在云南及其周边地区设置益州郡、越嶲郡、犍为郡、牂牁郡,下设68县,归益州刺史(治成都)管辖。东汉永平十二年(69)增设永昌郡,并增设犍为属国,辖云、贵、川交界处的昭通等地区。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后,在今云南地区设置7郡,并置庲降都督统管各郡。西晋在蜀汉庲降都督的基础上,设置宁州刺史(驻味县,即今曲靖市),统管云南各部,至此云南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
北朝西魏、北周改置南宁州刺史。唐前朝今云南地区属剑南道下的戎州都督府(下辖58州)、姚州都督府(下辖29州)、巂州都督府(下辖17州),以及安南都督府(下辖3州)。所辖州数虽然时有变动,基本的行政建制仍然是州(郡)、县两级。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皮逻阁统一云南各部,建立南诏政权。唐王朝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并设云南安抚司进行监管。云南一词正式成为后来的省级地域名称。南诏的行政设置分为三大区域:①首府羊苴咩城(今大理市)及六赕(赕为县级城镇)地区。②六节度地区。弄栋节度、剑川节度、永昌节度、丽水节度、银生节度、拓东节度。③二都督。通海都督、会川都督。在节度、都督下设置县级城镇,仍然是唐代郡县制的延续。此外还有东蛮、东爨羁縻地区。
大理国前期沿用南诏的行政建制,后期进行了较大调整:①除阳苴咩城外,增设了凤羽郡、天水郡、统辖十赕地区。②地方行政区划废除了六节度、二都督,改设8府、4郡、37部、4镇,府、郡、镇下设相当于县级单位的赕、部、城镇。公元1253年蒙古军进攻大理后,行政建制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①以大理为中心的五城统治时期。五城为哈剌章,辖大理、永昌、腾冲、鹤庆、姚安、威楚等路府;鸭池城,辖中庆、曲靖、仁德、普安、广西、澄江、临安等路府;茶罕章,辖丽江军民宣抚司;金齿城,辖金齿宣抚司;赤秃哥儿城,辖贵州普定、亦奚不薛宣抚司。②从宪宗五年(1255)开始改设万户、千户、百户所制度,实行军政合一的统治制度,先后设立19个万府,设大元帅府于大理,作为全省的统治中心。③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1275年赛典赤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次年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至中庆(今昆明市),废除万户、千户、百户制度,改设路、府(州)、县制度,并设宣慰司、宣抚司,统归行省管理。《元史·地理志》:“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辖县四十七,其余甸、寨、军民府等,不在此数。”
明、清两代省下行政区划为府(直隶厅)、州(厅)、县三级。清代在府上设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监管各地的政务、刑名、钱粮。全省设五道:①储粮道(驻昆明),辖云南府、武定州。②迤东道(驻寻甸),辖曲靖、广西、广南、开化、澄江、昭通、东川、镇雄等府。③迤南道(驻普洱),辖普洱府、镇沅州、元江府、临安府、镇边厅。④迤西道(驻永昌,后移至腾越),辖永昌、顺宁、景东、楚雄、姚安、大理、蒙化、丽江、鹤庆、永北等府(厅)。⑤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辖临安府、开化府、广南府。
1912~1949年行政建制逐渐发生变化。1912年废除府制。1929年11月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1932年设立政务视察区(又称行政督察区),行政区划由省、县两级变为省、区、县三级制。至1949年12月全省共设置行政督察区14个、县112个、设治区(局)16个、对巩督办2个。1950年以后行政建制经过多次调整,仍保持省、地(州、市)、县的基本格局。云南一词由县名、郡名、安抚司名演变为省名,经过了一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云南的释意有多种说法,较普遍的有两种:一为祥云建县时,终年有彩云在北,故命名为云南;二为汉武帝曾梦见祥云县北有彩云出现,因命名为云南。
云南是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4%,高原占10%。西部横断山脉系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形成著名的纵向岭谷区。许多高山上常年积雪,形成壮观的高山冰川地貌。中部和东部的云南高原,为云贵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些面积大小不等的高原、山地所组成。由于受河流切割,边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
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式下降。西北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德钦县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为全省最高点,中部海拔在2000米左右,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边缘由海拔1400~1200米的低中山和海拔不到1000米的宽谷坝子组成,海拔可降至500米及以下。红河与南溪河汇合处海拔76.4米,为全省最低点。云南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山地、河谷之间分布着大量坝子(盆地),全省有1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1868个,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51个,其中以昆明坝和陆良坝面积最大。全省坝子面积2.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52%。坝子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全省县城基本上都建立在坝子上。
省内有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南盘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其余都流入境外,成为著名的国际河流。省内有中小型湖泊40余个,多为断陷型湖泊,最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清水海、程海、泸沽湖(图集1)。其中滇池湖水面积最大(面积306.3平方千米),抚仙湖最深(155米)、容积最大(189亿立方米)。云南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径流量约761.15亿立方米。温泉1000余处,最高水温达100℃以上。
图集1 云南省湖泊
云南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盛行风向无明显季节变化,各地均出现明显的干湿季节。全省多数地区,一般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各地区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候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交叉重复,各地区之间气温差异较大。西北部为温带寒温带气候,北半部属北、中亚热带半湿润、半干燥气候,南半部属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南部边缘地区在20℃以上,西北不到6℃。1月平均气温南部边缘高于15℃,中部为10℃,西北部为-3℃以下。7月平均气温,南部边缘为25℃,中部为20℃,北部不足12℃。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垂直变化,由于地势起伏,在一个地区,河谷、坝区、半山区、山顶部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南缘全年无霜或偶有霜冻,北部霜期最长可达310天。平均年降水量1260毫米。南部、西南部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的谷地降水量常年不足600毫米。
云南土壤分为7个土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亚类。其中,红壤(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燥红土)占云南省土壤面积的50%,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30%。
云南是中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各种生物类型。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森林覆盖率59.3%,有生物物种11类25451种,包括特有物种3432种。其中,大型真菌类和地衣类分别为2759种和1067种。高等植物19333种(苔藓植物1912种、蕨类植物1363种、裸子植物115种、被子植物1594种)、脊椎动物2285种(鱼类619种、两栖类190种、爬虫类211种、鸟类949种、哺乳动物316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15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00种。2016年林业部门公布,云南有自然保护区1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省级38个、州(市)级56个、县(市、区)级45个;总面积2955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8.81%。
云南已发现的矿藏有143种,已探明储量的86种。有61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居全国前3位。云南水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国第3位,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居全国第2位。云南水电开发具有较早的历史,位于昆明市郊螳螂川上的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在澜沧江、金沙江上已建成漫湾、小湾、向家坝、溪洛渡、糯扎渡等大型电站,各市、县普遍修建了中小型水电站,除满足本省需要,电力大量输往东部地区和国外。云南已探明煤炭储量240亿吨,为火力发电提供了保障。另有丰富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
2019年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23223.75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037.62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7961.58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2224.55亿元。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农产品主要为粮食、油料、甘蔗、烤烟、蔬菜、花卉、水果、茶叶、橡胶、核桃、咖啡、水产品、畜产品等。稻谷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50%以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津沪都市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之一,全省粮食产量在全国13个主产区之外稳居领头位置,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猪、肉牛存出栏居全国前10名以内。
云南有完整的工业和信息化生产体系,有五大支柱产业:①烟草生产。②矿产业,包括煤炭、有色金属、黄金工业、黑色金属、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盐业。③电力工业。④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包括花卉产业、茶叶产业、蔗糖产业、天然橡胶产业、咖啡产业。⑤旅游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火电、水电、铁矿石、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等)、硫酸、氢氧化钠、化学肥料、卷烟、成品糖、精制茶、中成药、自来水、机制纸、水泥、平板玻璃、人造板、发电设备、变压器、汽车等。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工业园区12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20个,州(市)、县级工业园区56个。全省27个县(市)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有47个县(市)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滇中新区建设。滇中新区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40余个县市,统一规划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成为云南发展的核心地带。云南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开放的沿途地带,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19年云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36.92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额150.22亿美元。
云南省交通以公路为主,历史上有著名的滇缅公路。截至2019年,省内公路里程26.24万千米,高速公路有杭州—瑞丽高速公路、重庆—昆明高速公路、上海—昆明高速公路、广州—昆明高速公路、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开远—河口高速公路、昆明—磨憨高速公路等。其中,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穿越了云贵交界的尼珠河大峡谷上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108国道(北京至昆明)、213国道(兰州至磨憨)、214国道(西宁至景洪)、320国道(上海至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临沧)、324国道(福州至昆明)、326国道(秀山至河口)等国道及60余条省道通达全省各地,形成了发达的公路网。沿边25个县有多条公路通往缅甸、老挝、越南。
铁路里程5201.09千米,是全国唯一准轨、米轨并用的省份。有沪昆、成昆、南昆、盘西、威红5条准轨电气化铁路。有广大、大丽、水红、玉蒙、昆玉5条准轨(1435毫米轨距)铁路,以及羊场、东川、盘西、昆阳、安宁等准轨铁路支线。有昆河、蒙宝2条米轨(1000毫米轨距)干线,昆石、昆小、草官等米轨干支线。沪昆高速铁路、昆广高速铁路为国家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还有昆玉城际铁路、昆楚大城际列车。2017年6月由昆明始发的东南亚铁路班列正式运行。2018年5月18日,首趟昆明至新加坡铁海联运开行。内河航运道4538千米,通航河道主要有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牛栏江、李仙江、威远江。有内河港口12个,港区28个,内河港口泊位192个、非生产泊位2个、码头泊位9060米。西双版纳地区有跨越中、老、缅、泰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航道;从思茅港至中缅243号界碑有澜沧江航道;中越边境有红河航线。全省有民用航空机场15个,开放口岸18个,其中空运口岸4个,分别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德宏芒市国际机场;公路口岸11个,分别为瑞丽、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保、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打洛、勐康和都龙口岸;铁路口岸为河口口岸;河港口岸2个,分别为景洪和思茅水运口岸。旅游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11035.2亿元,相当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2224.55亿元的90.3%。
云南省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曾拥有西南联合大学这样的世界教育史奇迹,随着高等教育史发展进程的推进,截至2019年,云南省有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普通高等学校81所,普通中等专业教育学校87所,普通高级中学547所,初中1687所,职业中学162所,小学10789所,幼儿园12085所。全省有国家、省、州(市)直属自然科学研究机构90个(不包括国防科工委系统),独立研究机构33个。文化艺术事业单位304个,公共图书馆151个,博物馆147个,图书出版社8个。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古猿化石遗址、元谋猿人遗址、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太和城遗址、崇圣寺三塔、石钟山石窟等13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石林、澄江古生物遗址、腾冲火山热海、禄丰恐龙谷、玉龙黎明老君山、大理苍山、丽江玉龙雪山等21处国家及世界地质公园,有昆明金殿、小白龙山、钟灵山、棋盘山、圭山、昭通市天星公园、曲靖市五峰山、鲁布革、珠江源、楚雄市紫金山、玉溪市磨盘山等40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云南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5处,分别为云南丽江古城、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澄江化石地和红河哈尼梯田。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处,其中国家A级以上的景区134处,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田、瑞丽江—大盈江、九乡溶洞群、建水燕子洞、普者黑、阿庐古洞12处,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6处(图集2),还有一批传统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及风光秀丽的名村、名镇。革命纪念地有威信县扎西会议旧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及东川区桔树渡口红一方面军渡江旧址、丽江古城区大研镇石鼓渡红二方面军渡口旧址等,以及一批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和名人故居。
图集2 云南省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