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安全 . 食源性疾病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

/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条目作者隋海霞

隋海霞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一定时间内、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使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的,与同一正常种属(对照)相比,一种物质引起目标生物在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方面出现明显不同于同一种属正常(对照)生物任何改变的最小浓度或量。又称观察到不良作用的最低剂量。通常以每千克体重的物质质量表示。

英文名称
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又称
观察到不良作用的最低剂量
所属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除与目标物本身有关外,还与生物种属、暴露途径、暴露时间有关。对于同一化学物质,在使用不同生物种属、暴露途径、暴露时间和观察指标时,常得到不同的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因此,在表示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时应注明具体试验条件。染毒剂量设计是影响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同一化学物质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不同研究者设计的剂量间隔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另外,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更为敏感的观察指标的发现,该毒性参数也会得以更新。

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是一种化学物是否产生效应的分离点,相当于效应阈值,即低于该剂量时不会发生不良效应,而达到或超过该剂量时会发生效应。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是评价一种物质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参数,当无法获得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时,可利用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来制定健康指导值,进行风险评估,此时不确定性相对较大。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刘兆平,李凤琴,贾旭东,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