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遗传育种学 . 水产动物生殖生物学 . 鱼类性别逆转

鱼类性别逆转

/fish sex reversal/
条目作者梅洁

梅洁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74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7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一定条件下,鱼类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

英文名称
fish sex reversal
所属学科
渔业

性逆转现象在鱼类中相当普遍。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鱼类学家刘建康就发现黄鳝存在由雌向雄转化的性反转现象。鱼类性别逆转分为自然性逆转和人工性逆转。

在自然界中,黄鳝、石斑鱼和剑尾鱼等雌性先性成熟后转化为雄性,而金鲷、平鲷、黄鳍鲷等鲷属鱼类一般为雄性先成熟后转化为雌性。生产实践中,黄鳝天然性反转较早发生导致雌性亲本个体小而怀卵量少,而石斑鱼天然性反转发生的迟缓导致雄性亲鱼缺乏。

在绝大部分鱼类中,无论是否有性别决定基因,性类固醇浓度或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能够使之发生性反转,从而导致遗传型和生理型不一致。雌激素和雄激素对于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必不可少。在鱼类性别分化早期,当体内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还未产生或含量不足时,使用足够剂量的外源性类固醇激素能够改变性腺的分化方向。温度是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于大部分温度敏感性鱼类,高温能诱导雌性向雄性逆转;反之,低温则诱导雌性比例的上升,如罗非鱼青鳉等。

鱼类人工性逆转最常用的手段有激素、温度处理,以及分子手段控制。用性激素处理使鱼类性别由遗传型雌性向表现型雄性逆转中,使用频率高、效果稳定而有效的药物是17-α-甲基睾甾酮。从遗传型雄性向表现型雌性逆转中有效可行的雌激素为17-β-雌二醇。此外,通过基因编辑和打靶技术控制雌雄性别决定基因和性别分化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也会造成鱼类的性别逆转。

  • 桂建芳,等.鱼类性别和生殖的遗传基础及其人工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吴清江,桂建芳.鱼类遗传育种工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CHEN J, HU W, ZHU Z Y..Progress in studies of fish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regulation.Chin Sci Bull,2013,58:7-1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