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他杀者少见,但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他人缢死。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缢死可在悬位,即双足离地;也可双足不离地而取立、蹲、跪、坐、卧等任何体位。
缢死
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套在颈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压迫颈部而引起的死亡。俗称吊死。
- 英文名称
- death from hangin
- 俗称
- 吊死
- 所属学科
- 法学
缢颈过程中使用的绳索或类似物称为缢索,包括:①质地较柔软的条状或带状物,如床单、围巾、束带、尼龙丝袜、软橡胶管、塑料绳、发辫等软缢索。②质地较硬,但可折曲的条索状金属类物,如各种金属线、电线、钢丝绳、链条等硬缢索。③质地介于软缢索和硬缢索之间的条索状物,如麻绳、棕绳、草绳、尼龙绳、树皮等半坚硬缢索。在野外还可使用野藤条、植物茎枝、树杈等缢颈;在室内通过颈部压迫在桌椅横档或沙发扶手、床或木板边缘;在汽车内,使用安全带等,均可达到缢死的目的。
缢颈前,将质地较软缢索打结做成索套,根据索套周径大小是否可变动,将索套分为固定型索套和滑动型索套。索套的圈数可有单套、双套、三套或多套等。所系绳结的式样和系结的方法常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或其系结的习惯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价值。按照颈部受缢索压迫的部位不同,缢型可分为两类:①典型缢型。又称为前位缢型。②非典型缢型。分为侧位缢型和后位缢型。
缢死的机制包括:①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②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③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④颈椎和颈髓损伤。死亡可由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协同作用所致。
缢死者颈部留有缢沟,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其两侧分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一般两端不相交。颈部肌肉、淋巴结等可出现局部出血,这是认定生前缢死的重要依据。在一部分缢死者尸检中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内膜有一两条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牵拉作用所致。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生骨折。除颈部特殊改变以外,缢死者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值得注意的是,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状态,并不出现颜面部青紫、肿胀,而是面色苍白,故俗称“白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