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在上海市。学校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20年冬,在江湾奠基,从此有了永久校址。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进行系科改组,设文、理、法、商4院17系。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部分师生内迁重庆北碚(渝校)。1942年,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门1946年夏,迁回上海江湾原址,渝、沪两校区合并。1951年9月,大夏大学财经、法学两学院,光华大学法学院并入。1952年8~9月,经过华东地区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学校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59年5月,被指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4月27日,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36所A类高等学校之一。
学校有邯郸校区、枫林校区、张江校区、江湾校区4个校区,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开设76个本科专业,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出版物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教育论坛》《研究与发展管理》等。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教学科研人员311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47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9人,国家各类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01人。学生方面,有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3 623人,研究生22 610人,外国留学生36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