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伦敦,卒于伦敦。年少时学习拉丁语法和写作。14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在牛津期间,莫尔深受人文主义者J.科勒特和D.伊拉斯谟的影响。毕业后,莫尔一度进入修道院修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俗世。1516年,莫尔出版《乌托邦》。1517年,莫尔进入亨利八世的议事会,一度担任国王秘书、财务大臣及下议院院长等重要职务。1518年,莫尔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国王理查三世本纪》,这是英国历史学的第一篇名著。1529年,他发表《一篇有关异端的对话》,激烈抨击路德。1533年,因为反对国王亨利八世,莫尔被判“叛国罪”,于1535年7月6日被斩首处死。
莫尔最重要的作品是《乌托邦》(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这是一部带有空想色彩的政治哲学著作,集中反映了莫尔对当时欧洲问题的思考。在《乌托邦》的第1卷,莫尔分析了英国穷人的偷窃问题。莫尔指出,穷人偷窃并非他们道德水准低下,而是社会不公正的结果。由于英国贵族和商人的产业扩张,圈用大量土地,农民失去家园,不得不铤而走险,走上偷窃的道路。在莫尔看来,英国农民的悲惨遭遇,根子在于它背后的私有制。只要私有制存在,一个国家就难有繁荣。为此,莫尔在《乌托邦》的第2卷通过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讲述后者在乌托邦国的见闻,间接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①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有一套系统的法律制度。它是一个由54座城市组成的岛国,每个城市的语言、习俗和法律相同。城市由家庭组成,每个家庭10~16人,每30户选出1名官员,每个城市有200名官员,再从其中选出1名终身总督,由他来处理各种纠纷。但是,涉及国家大事,总督也必须交议事会讨论决定。②最重要的是,这个乌托邦实现财产共有。每个人都要学习专门的手艺,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官员也不例外。乌托邦没有游手好闲的人,能够生产出用之不竭的产品。相应地,乌托邦之内的人民实现“按需分配”,不使用现金。而且,他们衣着朴素,厌恶黄金。乌托邦境内人民彼此相处,各自崇拜自然界的神灵。他们也有军队,但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侵略。③在教育上,乌托邦实现教育普及和终身教育的政策,有效地确保了公民素质的培养。那些学得好、才智高超的公民,有权免除劳动而专注于科学研究活动。总之,莫尔设想了一个政治上民主、教育上开放、经济上平等的公有制国家,提供了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原型。他的这一方案,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有深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