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理论 . 高等教学

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条目作者徐国英

徐国英

最后更新 2023-08-08
浏览 454
最后更新 2023-08-08
浏览 45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西方教育传统。又译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英文名称
liberal education
又译
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所属学科
教育学

源自古希腊术语“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术语“artes liberales”“liberaliter educatione”,指面向拥有闲暇和财富的自由人阶层的全面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提出“自由人科学”(eleutherios episteme)概念。在他看来,自由人科学指的是适合于自由人的科学或技艺,与奴隶或工匠等阶层的技艺相对。适合于自由人身份的活动是政治与哲学,自由人学习这些科学的目的在于参与政治或从事哲学活动,而非为了谋生或生产。适合于自由人的科学是非专业性的、带有业余性质的科学,如哲学、绘画、音乐等。

到了中世纪,以上观念典律化为“七艺”。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T.阿奎那(Thomas Aquinas)等神学家依据宗教的原则,对古典时期的自由人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将七艺(即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进一步学习神学以达神明的基础学科,神学是一切科目的王冠。至此,“自由”已不再指理性的发展,而是对基督神性的皈依。

16世纪,秉承古典文明的精神,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概念开始出现,并在18世纪和19世纪演变为英国最有影响的一种教育学说。苏格兰道德哲学家G.特恩布尔(George Turnbull)的《论博雅教育》(1742)一书,是英语世界第一本以博雅教育为题的著作。1765年,英国学者J.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发表了教育论文《面向公民和积极生活的博雅教育课程》。1781年,英国教育家V.诺克斯(Vicesimus Knox)的《博雅教育:或,论获取实用知识与文雅知识的实践性论文》一书问世。英国的博雅教育概念与文雅社会中的绅士意象、文化规范联系在一起,并没有把liberal解释为“适合于自由人的”,而是解释为“适合于绅士学者的”。与此同时,liberal并不被理解为“自由的”,而是理解为“高雅的”“文雅的”。这种语义的转型与17~18世纪英国礼仪社会的出现相吻合。在英国礼仪社会中,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善于交际、风度翩翩、举止文雅、谈吐高雅的绅士。在这一时期的英语世界中,博雅教育指的是以古典文学为中心面向绅士阶层的、非专业性的、文雅的教育。

到了19世纪,博雅教育的语义已有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在博雅教育的语义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博”和“通”的层面,而不是“雅”的层面。即博雅教育是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相对的一种教育形式。英国神学家J.H.纽曼(John Henry Newman)的著作《大学的理念》,即采纳了这一标准定义。②“liberal”一词的语义越来越和“广泛”“普遍”“宽宏”等联系在一起,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成为同义的教育学概念。此时,博雅教育是以非专业性的、通识性的、普遍性的博雅知识为内容、以心智训练为目的的非功利性教育。

在20世纪的美国,liberal的语义发生了现代转型,它主要被理解为“自由的”“解放的”“通识性的”,原有的“文雅”“宽宏”“绅士般”的等语义逐渐消失。博雅教育从针对绅士阶层的教育变成了针对所有公民的通识性教育,并日益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关联在一起。在民主主义的理念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所有自由公民的权利,这种教育旨在解放自由公民的心智,使其获得最为一般的文化修养,并履行公民职责。此时,博雅教育成为针对所有公民,以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为模式的,旨在解放心智的非职业教育。

  • 沈文钦.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和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陈建华.论西方的博雅教育传统及其演变.南京社会科学,2016,(8):124-13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