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部。截至2018年末,辖东关镇、义门镇、桥头镇、杨家湾镇4个镇,腰庄乡、韩家川乡、林遮峪乡、冯家川乡、土崖塔乡、孙家沟乡、窑洼乡、窑圪台乡、南河沟乡9个乡。南北长约45千米,东西宽约22千米,面积9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59万(2018),以汉族为主。地区生产总值95.80亿元(2018)。县人民政府驻东关镇。
保德县
中国山西省忻州市辖县。
- 英文名称
- Baode Xian
- 行政归属
- 山西省忻州市
- 面积
- 995平方千米
- 主要民族
- 汉族
- 人口
- 常住人口16.59万(2018)
- 著名景点
- 林遮峪遗址、保德故城关帝庙、貂蝉故里、金峰寺、天桥峡、钓鱼台、康熙枣园、飞龙山森林公园
- 平均年降水量
- 470毫米
- 年平均气温
- 8.8℃
县境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地,置楼烦郡。秦属太原郡。汉属雁门郡,南北朝先后北魏、北齐、北周。唐属岚州。五代属后唐,后属北汉。宋淳化四年(993)置定羌军。宋景德二年(1005)改保德军,属河东道。金大定十一年(1171)置保德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保德军为保德州。元属太原路。明初为保德州,明洪武七年(1374)改为保德县,明洪武九年(1376)复为保德州。清雍正二年(1724)保德升为直隶州,管辖河曲、兴县。清雍正八年(1730)兴县归太原管辖,保德州下辖河曲县。1912年改为保德县,直属山西省。1914年设置保德道,隶属雁门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兴县专署。1952年属忻县专署。1959年属晋北专署。1961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
县境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境内高差约700米。地表面多为黄沙土覆盖,经雨水长期冲刷,形成支离破碎的梁、峁、沟、壑地形。山河相间,平行排列,源东流西,注入黄河。全县大致可分土石山地、黄土丘陵、河滩阶地3个地貌类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8.8℃,平均年降水量47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764小时,全年平均无霜期145天。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黄河、岚漪河、蟒洞沟河、朱家川河、石塘河、小河沟河、腰庄河等河流,年平均来水量1990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资源有沙棘、苦菜、沙蓬、普通念珠藻、芍药、野菊花、山丹花等。野生动物资源有豹、野猫、欧亚野猪、猫头鹰、鹰、鹞、燕、啄木鸟、黄鼠(野鼠)等。矿藏主要有煤、铝、铁、硫、红土、长石、粗砂、石灰石、高岭土、油母页岩等,其中煤炭储量达到127亿吨,煤层气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储量达10亿吨,石灰石可采量超过360亿吨,铝土矿总储量86亿吨,铁矿储量37.8亿吨,硫黄矿储量11.52亿吨。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黄米、玉米、山药、高粱、黄豆等,经济作物有红枣、黄芥、胡麻、葵花等。大力发展“两红”、小杂粮、生态畜牧、设施农业4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体系。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7亿元(2018)。工业形成煤、电、铝、化、建、气6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势头,主要产品有精煤、铝矾土、铝锭、水泥、电能等。建有桥头工业园、王家岭工业园、义门工业园、窑洼、尧圪台工业园、杨家湾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37亿元(2018)。旅游业发展迅速,形成黄河风情旅游、观光旅游、生态养生休闲旅游的旅游发展格局。区位优越,地处晋、陕、蒙3省交汇处,是西贯陕蒙、东接京津、南通中原的交通枢纽。神朔铁路过境,朱庙公路、韩府公路、沿黄旅游公路、忻州—保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名胜古迹有林遮峪遗址、保德故城关帝庙、貂蝉故里、金峰寺、天桥峡、钓鱼台、康熙枣园、飞龙山森林公园(见图)等。建有贺家山自然保护区。保德民歌、九曲黄河阵、保德二人台、保德道情是保德县传统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