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产业组织理论〕 . 〔概念〕 . 退出障碍

退出障碍

/barriers to exit/
条目作者孟昕孟令南
条目作者孟昕

孟昕

孟令南

孟令南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72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7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位企业从原有的生产或经营领域退出,导致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企业要承担退出市场的各种成本和损失的各种阻碍因素。

英文名称
barriers to exit
所属学科
经济学

企业退出方式主要包括企业破产时的被动或强制退出市场,以及向其他产业转移时的主动或自觉退出两种方式。因此,企业的退出障碍,即市场退出的损失或成本,主要包括:

①沉没成本。主要是先前已经发生的实际投资成本,企业选择退出市场时已经无法收回的投资成本,尤其是投资用于特定行业特定用途的专用性资产和设备等,即便企业主动退出转向其他产业,也会由于资产的专用性使其成为难以收回的沉没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退出障碍的最主要因素,沉没成本越大,退出成本损失越高,因而退出障碍就越大,企业越难退出市场。

②解雇员工产生的额外人力成本所形成的退出障碍。主要是违约成本,即企业破产被迫退出市场时需要支付被解雇员工退职金、解雇工资、违约金等。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主动退出市场行为,除了支付解雇员工费用,还需要支付雇员改行所需的培训费用和行政费用等。这些费用是企业退出现有产业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构成了企业的市场退出障碍。

③联合生产问题。联合生产在很多产业中都存在,如果企业不只生产单一产品,而是通过横向或者纵向一体化同时生产多种相关联产品,那么即便企业在某种产品市场经营状况不佳或者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也很难从该产品市场顺利退出。

④政策法规形成的退出障碍。指政府为了维持特定产业的稳定性,保障稳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通常对特定产业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限制生产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从特定市场退出,尤其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退出。例如,对于自然垄断的产业或提供水、电、煤气等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政府一般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企业退出。

企业退出障碍的测度方式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能力过剩率法和亏损企业率法。①生产能力过剩率法。一般而言,大多数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70%以上,即生产能力过剩率应在30%以下。如果某一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率高于30%以上,则意味着该行业中存在大量闲置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过剩率越高说明该市场或行业的退出障碍越高。②亏损企业率法。亏损企业率是行业内亏损企业数量占行业内企业总数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说明该行业的亏损企业无法正常顺利退出市场,即亏损企业率越高则该市场或行业的退出障碍越高。

企业进出市场无障碍是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方式。而企业退出障碍的存在会使得竞争和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导致市场失灵,限制了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转型,导致现有过剩产能难以退出市场,出现大量的“僵尸企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最终阻碍市场有效竞争和损害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社会总福利。

  • 肖兴志.产业经济学.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 NARGUNDKAR S V,KARAKAYA F,STAHL M J.Barriers to Market Exit.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1996,8(2):239-25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