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简称《建设指南》),于2015年12月29日发布实施。《建设指南》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两年修订一次。2018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中、英文版在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正式发布。
《建设指南》提出了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五大类基础共性标准、五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十大重点领域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其中五大类基础共性标准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和可靠性5个部分;五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个部分;十大重点领域行业是指《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行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相关行业。
《建设指南》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有助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有助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逐步形成中国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最终实现中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