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7日,为引进高级技术工业及技术人才,以激励岛内工业技术之研究创新,并促进高级技术工业之发展,中国台湾当局公布实施“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随后开始筹建园区。新竹工业园区位于中国台湾新竹市东南部,规划面积21平方千米,分3期开发完成。第一期(1980~1982)为“技术转移期”,主要以引进技术人才与积累转移为主;第二期(1983~1985)为“培养产品竞争期”,重点在于确立自主生产能力,保证基本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建立高级工业基础;第三期(1986~1989)为“产品突破期”,生产的产品全面加入世界高级工业品竞争的行列。
经过10年建设,园区投资环境逐步完善,进驻厂商逐年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园区发展进入“黄金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高级技术和人才在台湾逐步扎根生长。2012年,已开发面积只有13.4平方千米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共有厂商485家,从业人员14.8万人,实现总营业收入2288亿元人民币,主要产业类别包括半导体、电脑、通信、光电、精密机械与生物技术;园区内如笔记本电脑、网卡、扫描仪、集线器等产品的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晶圆代工(半导体产业的一种营运模式,专门从事半导体晶圆制造生产,接受其他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委托制造,而不自己从事设计的公司)占世界第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设计居世界第二位,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占到了台湾全部产量的100%。诸如台积电、宏碁电脑、华邦电子、旺宏电子、国联光电等,不仅成为台湾高技术产业的中心地带和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还被誉为是同硅谷并列的,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工业化中创造奇迹的地方,是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2018年,园区有效核准厂商数已经556家,其中,集成电路、光电厂商数占到一半;已投入开发经费992.29亿元;产业营业额107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6%。截至2020年1月,有效核准厂商数已经574家,从业人员15.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