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佛罗伦萨旁边的芬奇镇,卒于法国昂布瓦斯附近。少年期间,达·芬奇便展现出突出的才华,不仅善于雄辩,而且喜爱音乐,可即兴弹奏。1466年,他师从著名艺术家委洛基奥学习绘画,6年后进入佛罗伦萨画家行会。从1482年起,达·芬奇为米兰大公效力,成为一名工程师和建筑师。1495~1498年间,达·芬奇为米兰一家修道院餐厅绘制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150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创作著名肖像画《蒙娜丽莎》。此后,他往返于米兰和佛罗伦萨,为各地宫廷效力。1514年起,达·芬奇应教皇利奥十世邀请到罗马进行创作,1516年来到法国。在法国,他深受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器重。据传说,达·芬奇在这位国王的双臂中去世,时年67岁。
达·芬奇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才,几乎通晓当时所有的学科,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过,他最重要的成就还是绘画。达·芬奇发明了“晕涂法”和“明暗法”等新的创作手法,使画面更加柔和且富于光线,视觉效果更加真切。他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包括《岩下圣母》《利塔的圣母》等画作。在米兰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杰作。在画中,达·芬奇第一次让所有人全部面对观看者。除耶稣占据画面的中央之外,12个门徒每3个一组,一共4组。他们既相互呼应,又各不相同,每个人物都展现出符合自身性格的形象。其中,犹大惊恐地向后倾倒,左手张开,右手紧紧抓着他出卖耶稣而得到的钱币,卑鄙的形象一览无余。整幅画作,将人性的冲突展示得细致入微,是同类题材中无法超越的作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另外一幅杰作。这幅被瓦萨里称之为“艺术奇迹”的绘画,严格来说只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画中,蒙娜·丽莎平静的延伸令人神往,展现出一种新的自信。在她的身后,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在大气透视法的支持下,岩石和流水深邃而写意,引发人的无限想象。
达·芬奇对绘画有深入的哲学思考。他反对将艺术置于智慧之下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认为艺术作品可与自然相比,“人的作品之于自然的作品等于人之于上帝”。而在艺术之中,绘画又是最绝妙的。因为,绘画反映了自然最基本的类比关系——连续性。如同在自然中,投进水中的石子形成涟漪,但石子在水中不动,绘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也能将这种连续性呈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绘画也是一种哲学。它就像哲学一样,研究运动及其内在的连续性。达·芬奇关于绘画和自然的哲学主张,越来越受到哲学界和艺术史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