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一栋别墅中。父亲张志沂(廷众)、母亲黄素琼(逸梵)均出身于晚清世家。张爱玲7岁时便开始写小说,10岁时父母离异,她跟随父亲生活。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期间,短篇小说《不幸的她》获载校报第12期,展示了张爱玲出众的文学天分。后来她又陆续写了《迟暮》《论卡通画之前途》《霸王别姬》《牛》。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文学系求学期间,发表了广为人知的《天才梦》。她此时的作品以短篇和中篇居多,有《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金锁记》等。小说《倾城之恋》提及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香港之战,正是这场战争使学校被迫停学,张爱玲也因此不得不返回上海。张爱玲的创作深入探讨恋爱、婚姻背后现代都市人的自私自利,新旧式家庭与社会转型期间人与人的纠葛。这时期的代表作品为《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文笔苍凉,讽刺直白。她大胆冷峻,细腻优美的文字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1944年,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出版。
1951年,《十八春》在上海《亦报》上连载,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婚姻、家庭、恋爱,揭露社会和人性。1955年去往美国定居后,又陆续发表《秧歌》《赤地之恋》及多部剧本。1975年发表的《小团圆》被视为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1969年以后她的小说写作减少,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作品以文学批评和短篇散文居多。1977年、1981年,学术论著《红楼梦魇》《〈海上花列传〉评注》相继出版。1995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一处公寓中,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