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 . 兽医临床诊断学 . 〔循环系统检查〕

动物心脏检查

/cardiac examination of animals/
条目作者邓干臻

邓干臻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56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5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基本检查方法,诊察动物心脏所患疾病及其病因、性质、部位和程度的临床检查方法。

英文名称
cardiac examination of animals
所涉及学科
兽医学

主要用于检查心搏动频率、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心搏动又称心冲动,指在心室搏动时,由于心肌急剧伸缩,引起胸壁相应部位产生的振动。

视诊在犬可见到心尖部的胸壁呈有节律的跳动,而大动物仅能看到该部被毛有轻微的颤动。触诊大动物的心搏动时,检查者将左手平放在马肘头后方2~3厘米处的胸壁上,或将左手插于牛肘头内侧;触诊犬等小动物的心搏动时,检查者将左手掌(指)置于心脏部即可。马的心搏动在左侧胸廓下1/3的中央水平线上的第3~6肋间,在第5肋间下1/3的中间处最明显;牛的心搏动在肩端线下1/2部的第3~5肋间,在第4肋间最明显;羊、猪的心搏动部位与牛的基本相同;犬、猫的心搏动在左侧第4~6肋间的胸廓下1/3处,第5肋间最明显。

心搏动增强时强而有力、区域扩大,见于发热、剧烈疼痛、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肌肥大等。心搏动过度增强可伴有整个体壁的震动(季肋部跳动),称为心悸。心搏动减弱时力量减弱、区域缩小,见于心衰、胸腔积液、慢性肺泡气肿及心包炎等。心脏受附近肿瘤及邻近器官或渗出液的压迫,可使心搏动移位。心搏动前移见于腹压增高等,右移可见于左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后移和上移常见于心脏扩大。触诊时动物表现回视、躲闪或抵抗等疼痛反应称为心区疼痛,见于心包炎、创伤性心包炎及胸膜炎等。引起心区疼痛的疾病以及瓣膜病均可引起心区震颤,触诊心区部可感到轻微震颤。

用于确定心脏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应注意疼痛反应,适用于大动物检查。与左侧胸壁接触的一小部分心脏称为心脏裸区,叩诊时呈浊音,称为心脏叩诊的绝对浊音区;心脏的大部分被肺脏所掩盖,叩诊时呈半浊音,称为心脏叩诊的相对浊音区,反映心脏的真实大小。

马心脏的右侧绝对浊音区极小,在左侧为一不等边三角形,顶点在第3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7~8厘米;由顶点斜向第6肋骨下端成弧形线行走,即其后界,面积约掌心大。相对浊音区位于绝对浊音区的后上方,呈弧形带状,宽3~4厘米。牛的心脏在左、右两侧均无绝对浊音区,只有相对浊音区,位于第3~4肋间。

心脏浊音区增大见于心肌肥大、心室扩张和心包积液等;绝对浊音区增大见于肺萎陷等。浊音区缩小见于肺气肿、肺水肿或胸腔积气等。叩诊心脏时,动物表现躲闪、呻吟、不安疼痛反应称心区叩诊疼痛,见于心包炎及胸膜炎等。

用于了解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状态,推测病情的变化。健康动物的每个心动周期表现为“噜-嗒”“噜-嗒”有节律的、交替出现的两个声音,称为心音。心音分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心音沿着血流传导到胸壁的一定部位,在这个部位听诊最清楚,称心音最强听取点。常见动物的心音最强听取点见表。

常见动物的心音最强听取点
物种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二尖瓣口三尖瓣口主动脉瓣口肺动脉瓣口

左侧第5肋间,胸廓下1/3的中央水平线上右侧第4肋间,胸廓下1/3的中央水平线上
左侧第4肋间,肩关节线下方一、二指处
左侧第3肋间,胸廓下 1/3的中央水平线下

左侧第4肋间,主动脉瓣口的远下方
右侧第3肋间,胸廓下1/3的中央水平线上同马同马

同马右侧第4肋间,肋骨和肋软骨结合部稍下方
左侧第4肋间,肱骨结节水平线上
左侧第3肋间,接近胸骨处

左侧第4肋间,主动脉瓣口的远下方
右侧第3肋间,胸廓下1/3中央水平线上
左侧第4肋间,肩关节线下一、二指处左侧第3肋间,胸廓下 1/3中央水平线下

包括心音频率、强度、性质和节律的变化等。

心音频率简称心率,以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表示(次/分钟),各种动物均有心率变动范围(见动物浅表血管检查)。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兴奋性升高而使心率均匀而快速,见于健康动物运动及病畜发热和心衰。窦性心动过缓见于黄疸、颅内压增高、洋地黄中毒。

心音强度与心搏动强度一致。两心音增强见于热性病初期、剧痛、贫血、心肌肥大及心脏机能代偿亢进。第一心音增强与心室充盈度和瓣膜的位置有关,见于房室口狭窄、贫血等。第二心音增强,见于急性肾炎、左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升高等。两心音减弱见于心音传导不良性疾病、心脏衰弱的后期、疾病的濒死期等。第一心音减弱见于心肌变性、坏死和钙化等。第二心音减弱常见于血容量减少的疾病,如大失血、严重脱水和主动脉根部血压降低的疾病。

心音性质的改变包括心音混浊和金属样心音。心音混浊时,心音低浊、含混不清、两心音缺乏明显的界限,见于心肌变性或心脏瓣膜病变。金属样心音时,心音异常高朗、清脆并带有金属样音响,见于破伤风或邻近心区的肺空洞。当心肌受到严重损伤、病情危重时,第一心音显著减弱,与第二心音极为相似,收缩期和舒张期的间隔几乎相等,听诊时难以分清第一和第二心音,心搏加快、类似钟摆样声音,称为钟摆律或胎心律。

心音分裂,即一个心音没有完全分成两个心音,只是感到一个心音前后高而中间低。心音重复,则是一个心音完全分成两个心音,中间有短的间隔。二者临床意义是一致的,统称分裂。第一心音分裂或重复是由左右房室瓣关闭不一致所致,见于房室束传导阻滞和心肌严重变性。第二心音分裂或重复是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不一致所致,见于半月瓣口狭窄、房室口狭窄、房间隔缺损、房室束传导阻滞等。

在原有两个心音之外出现一个额外的三音律,犹如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为奔马调。缩期前奔马调又称心房性奔马调,见于心肌炎、重度的主动脉瓣口或肺动脉瓣口狭窄等。舒张初期奔马调又称心室性奔马调,见于严重的心肌炎、左心衰竭等。

健康动物的心音快慢、强弱和间隔一致,称节律心音。心音出现快慢不定、强弱不一、间隔不等称为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是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兴奋灶发出的过早兴奋而引起的比正常心跳提前出现的搏动,常出现二联律、三联律,表现为第一心音明显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期前收缩后有比较长的间歇期。频繁发生的期前收缩常见于洋地黄中毒、心肌疾患和危重疾病等。在正常心律中,连续发生3次以上期前收缩的快速心律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力衰竭和危重疾病。心脏在几次正常跳动之后停跳一次的心律称为心动间歇,见于传导系统损害、洋地黄中毒及迷走神经过度紧张等。

心音以外持续时间较长的附加声音,如吹风样、锯木样、哨音、皮革摩擦音,可与心音分开或相连续甚至完全遮盖心音。按杂音发生原因,分为器质性杂音和非器质性杂音;按发生时相,分为缩期杂音、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

心脏房室口和动脉口、房室瓣和半月瓣以及室中膈等结构异常导致血流通道异常而产生的心杂音称为器质性杂音,多呈粗糙、尖锐,如锯木声或箭鸣音,强度常在三级以上,既可以在心收缩期又可以在心舒张期。缩期杂音见于房室瓣闭锁不全或半月状瓣口狭窄,张期杂音见于房室口狭窄或者半月状瓣闭锁不全;连续性杂音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非器质性心杂音又称功能性杂音。杂音的性质较柔和,多发生在心收缩期,而且以心基部较明显,有的可不限于心脏区域,杂音在疾病好转或恢复后减弱或消失,强度一般在三级以下。相对闭锁不全性杂音见于心室代偿性扩张,因而瓣膜出现相对的闭锁不全。贫血性杂音是在稀薄的血液高速通过瓣膜口产生的心内杂音。

让动物做适当运动或给予强心剂后,器质性杂音时可增强,而非器质性杂音时则减弱或消失。

兽医临床上可将犬的心脏杂音按强度分为五级,一般来说,三级或三级以下的杂音具有意义。

心包摩擦音见于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拍水音见于浆液性、腐败性心包炎;心肺性杂音见于心动增强、幅度增大时,大量空气在吸入的瞬间由支气管进入肺泡内。


  • 王俊东,刘宗平.兽医临床诊断学.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